趙士博,吳忠港,鄭淮遠,黃鎖義
(1.右江民族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3.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 百色 533000)
在國家提出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課程建設與改革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因素和環節,直接對教學質量及培養質量高產生影響[1]。高校“雙一流”建設應重點在應該放在教學改革之上,應構建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學科交叉融合為重點, 以協同創新團隊為載體的“雙一流”建設模式[2]。在改革的過程與發展中應注重創新與融合,將重心放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才是關鍵。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專業學科教學當中[3]。翻轉,即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的轉換,以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題的灌輸式授課,向以學生為主體,預習、精講、答疑與討論相結合的轉變。翻轉課堂不僅是將授課主題進行轉換,還是方法與形式的轉變,不再因循守舊地使用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采取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原則,不斷融合其他教學模式的優勢與特色,打造具由醫用化學學科教學特點的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醫用化學作為新生入學接觸到的第一門醫學專業課程,其教學以內容冗雜且抽象、專業性過強、與高中知識銜接點較少,學生理解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教學效果與課堂利用率低于其他醫學基礎學科。自國務院號召高校開展雙一流教學建設至今,各大高校都將教學改革提上日程,投入大量的時間用以研究與實踐,主要以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這兩大途徑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較多。隨著時間與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學者將社會需求、環境變化、行業動、相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融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當中,以建設更符合當下社會需求、更多元化選擇、更多方向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醫用化學作為基礎醫學的重要學科,其承上啟下意義較大、對學生的職業思維、能力需求以及綜合發展均有著影響,故對醫用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討程度尚需加深。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該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所產生的短板與缺陷,現依照雙一流建設要求,對翻轉課堂在醫用化學教學改革背景下所融合的應用實踐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促進醫用化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與高校醫學專業學科教學的良性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由于授課形式古板單一、忽略個人能力培養等諸多原因,進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下滑,已被時代潮流所淘汰。翻轉課堂采用課前自學,課上精講、師生互動、生生研討,課后自主學習、鞏固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4],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傳授、學生鞏固的桎梏。授課教師早課前根據授課計劃及教學大綱布置預習問題及任務,由學生自行閱讀學習并進行思考研究。課上教師重點精講重難點,師生互動答疑解惑、學生之間自主研學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融會貫通知識點,課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對對問題及進行深入探究,并以書面形式反饋給授課教師,由授課教師進行指導評價并以此對學生自學能力反饋及掌握程度進行了解[5]。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在2000年由美國學者J.Wesley Baker率先提出,這是一種基于自主學習與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而被廣為應用[6],主要應用于高等教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導,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影響與一系列的能力培養,切實加強學生的理論扎實程度與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對于翻轉課堂在醫用化學中的應用調整主要在能力培養方面,以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有條理有邏輯的對布置問題所設計的化學知識有學生自己進行預習與初步理解,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敏感詞撲捉能力,再經由問題導向理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通過問題強化理解,并對問題進行初步解答。課堂上由任課教師用小部分時間對本課課程所涉及的重難點進行深入細致講解,鍛煉學生短暫記憶能力與重要信息撲捉能力。第三部則開展學生間研究討論,由學生之間對問題進行研究溝通討論分析,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思維的碰撞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記憶與理解,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點,而后由教師答疑解惑為學生解決學習障礙,最終將答案體現與書面。這過程中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研究討論能力與總結歸納能力。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醫用化學教學,對學生的能力鍛煉十分充分與緊湊,對課堂氣氛起到活躍作用,對課堂利用率及授課質量的提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
科研創新是當代大學生承載的使命,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靈魂所在[7]。醫用化學作為醫學科學研究的奠基學科,對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及研究水平等方面的鍛煉成效可觀。故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醫用化學實踐教學中,從實驗開展意義和操作安全規范有指導教師詳細講解及操作示范,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驗的前期準備。學生對實驗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充分掌握以后,從實驗目的、實驗意義、實驗操作及實驗結束后的分類處理等事項均由學生團隊合作完成,教師僅對實驗安全進行監督即可。實驗結束后由學生團隊對實驗進行總結討論,支出上需改進的部分與實驗意義所在,后以研究性論文的形式對實驗進行總結歸納討論及深入理解。最終由教師評定和指導即可。通過這種將科學研究融入實踐教學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完整體會到科學研究的流程與嚴謹程度,通過科學研究途徑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進行強化,讓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水平。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的傳授放在課外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而知識的內化則放到課內[8]。翻轉課堂對于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只有學生對所布置的問題與內容充分預習以后才能夠跟得上課堂教學的精講留白部分與師生探討階段,如此方能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上內化過程的意義表達出來。但翻轉課堂對學生思維意識的啟蒙與培養卻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影響。學生在課堂上鍛煉能力的同時,教師通過案例教學與病例分析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通過臨床案例應用臨床思維進行問題的討論與解決,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臨床一線情景,以對學生的臨床意識與臨床以為進行啟蒙與培養,讓學生養成以臨床思維思考并學習的習慣與意識,為后續的專業課成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安排,將課堂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9]。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醫用化學這類研究實踐型學科的教學大有益處,不僅為理論融合實踐提供了充分的研學討論,還為科學研究教育打下了萊昂好的開端。但翻轉課堂在醫用化學教育中的應用尚需研究,故此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醫用化學的結合從積極效應與不足兩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
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作為近年來不斷被提及的兩大高等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始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與預習習慣,形成多層次培養的學習體系,對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提升解決際問題的能力都有較大幫助[10]。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與突破,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醫用化學的學習特點相結合,不斷促進二者的融合,創造出具有醫用化學學科特色與學科價值的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推導能力與實踐能力等許多方面能力培養進行綜合提升。翻轉課堂不再依照傳統課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束縛,而是鼓勵發表自己的觀點供以大家討論研究,在討論中進行的思維碰撞就是對學生理解程度與學習深度最好的催化劑。
翻轉課堂方興未艾,無論是從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從實踐操作層面都具有其正功能[11]。D但翻轉課堂作為教學模式必有自己的薄弱之處,翻轉課堂最迫在眉睫的問題來源于兩個方面:教師與學生。一方面,翻轉課堂額開展需要授課教師具有較高的授課水平與講解能力,因課堂時間的壓縮故需要教師在有閑時間內清楚表達與深入引導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控與學生研討方向的引導都是需要反復推敲斟酌的,對年輕教師而言在醫用化學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模式難度較大。學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內化的程度,翻轉課堂教學對于能夠按規定完成預習的學生實施意義巨大,但翻轉課堂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的效果較差,僅能夠被動強迫學生進行學習,但不能夠保證學生自學與討論的質量,故此需要界定一份詳細的實施方案才能夠規模化應用于醫用化學教學實踐當中。
“雙一流”建設,以深化人才強國戰略、提升科研與教學水平為實施路徑,核心是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提升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12-13]。雙一流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對醫用化學教學改革的良性發展推動作用十分關鍵,但如何在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將翻轉課堂的作用發揮至最大,并且消除短板應用推廣,這些但都需要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