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出現經濟停滯跡象,第四季度增長幾近為0。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德國扮演著中流砥柱角色,但如今當希臘、法國等債務問題突出的國家開始復蘇時,德國經濟卻出了問題。
什么原因導致德國經濟停滯?從外部看,一是英國脫歐影響德國出口。德國是英國最大貿易伙伴,隨著英國脫歐進程焦灼,兩國貿易已受影響。另據德國經濟研究所估測,若英國硬脫歐,這種影響還將加大,德國對英出口可能劇減57%。二是美國對歐洲和中國挑起貿易戰以及新興經濟體市場走軟的雙重影響,導致全球出口大國德國2018年貿易順差比2017年下降8.1%。
從內部看,其一,德國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在應對歐債危機時發揮了顯著作用,但長期緊縮卻抑制了國內消費,導致內需不足和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緩慢。其二,社會福利支出過大,限制了政府的開拓創新。德國社會福利支出占GDP比重達30%,不少支出主要用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龐大的難民群體問題。其三,面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第四次產業革命大潮,德國傳統的汽車制造、建筑及能源行業正經歷轉型,特別是汽車工業出現明顯下滑。另外,德國眾多中小企業面臨創新挑戰,尤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數字化建設領域。
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如果德國經濟持續走低,可能導致歐洲經濟面臨同樣威脅。經濟停滯加上默克爾將逐漸淡出歐洲政壇,德國的政治影響和歐洲一體化前景將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德國經濟能否在短期內走出“技術性衰退”,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創新。目前來看,德國制造業及內需拉動經濟的根基尚未動搖,德國勞動力雖然不足且老齡化,但就業率較高,加之近年來薪資有所提高,相信內需會有所擴大。德國政府已意識到財政緊縮的風險,正采取較為寬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在資本市場和技術創新方面,德國也有自身優勢。因此,從后勁來說,德國有能力走出停滯,而2019年則是關鍵一年。▲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