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程程
摘要:文章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分析了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和治理困境的形勢。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過快,導致了農業污染加速的現象,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事情。文章從農業面污染源、污染途徑、污染現狀出發,探討關于建立制定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理機制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機制
農業面源污染現已成為世界性問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污染更為嚴重。在我國,由于過快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而導致的農業面污染現象十分突出,治理的難度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基于我國農業部提出的“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辦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各地也在積極響應,制定符合當地的治理機制。長期以來,雖然農業面污染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上仍然不樂觀。因此,我們需要從新的角度尋找和探索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一、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征
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一是對水體功能的危害,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造成了影響,主要表現在,地表水富營養化增加和地下水的硝酸鹽含量持續升高。二是對農田土壤的危害,對農田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持續利用能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土壤內有害物質過高和土壤內部結構被破壞等。同時,食物、飼料和飲用水中硝酸鹽的積累對人類和牲畜造成了不利的健康影響。三是危害農村生態環境。
農業面源污染的特征:首先,排放的形式是分散的,隨機的和不確定的。影響農業面源污染分散排放的因素很多。隨機效應非常顯著。二是污染物具有資源性。農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它們實際上是營養物質。三是廣泛性和不易監測性。
二、當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牲畜排泄物治理資金困難
大型牲畜場糞便處理管理主要是財務困難,農場糞便處理項目投資較大。農場的生產經營受市場條件變化的影響,效益不穩定。因此,養殖場經濟負擔較重。對于一些小規模的牲畜產業來說,很難承擔治理成本。治理資金難以解決,就直接導致了周圍環境的破壞,從而影響了牲畜的成長和養殖場產品質量的好壞。
(二)病蟲監測困難
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跟不上生態農業的發展步伐。作物病蟲害檢測工作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它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衰落,僅在20世紀90年代基本上是名義上的,而不是在20世紀初。2006年,在相關業務部門的幫助下,建立了地區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站。自20世紀80年代熱電聯產承包制以來,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市場的發展,濫用農藥和農產品安全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農村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對于病蟲害監測的需求迫在眉睫,嚴重限制了有害生物監測的發展和發展。實驗室和有害生物監測站是農業局作為職能部門工作的基礎。這也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證。近兩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壤測試和配方施肥工作,但由于實驗室建設滯后,這項工作仍在繼續。
(三)農村沼氣池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鄉鎮工作進展不平衡,一些鄉鎮工作積極性不高。2006年國債項目已經到位,全面實施。自籌資金沒有及時到位。沼氣池建成后,效益不能及時發揮,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其次,后續服務即將到來。目前服務體系架構尚未完全建立,服務設備硬件建設尚未開始,服務人員選拔等軟件建設尚未完成,服務能力和水平仍然有限由于施工任務繁重,該縣技術辦公室和施工隊難以單獨完成這項任務。
三、鄉村戰略視域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方法的探究
(一)畜牧養殖
1. 轉變生產方式,實現合理轉移。根據現代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適當規劃畜牧水產業的發展,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走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的道路。按照縣政府關于禁止禁牧區和禁閉區禁令的規定,實施限制區范圍內的畜禽發展管理。通過科學的指導和規劃,有效實現畜禽合理流轉。
2. 積極推行生態養殖模式。畜牧,畜牧,水果,畜牧,桑,畜牧,糧食等農牧業生態養殖模式。一是利用大量的水果,桑,,茶葉,竹子等經濟林資源,開發雞的生態放養;二是利用大量的庫灣,山灣牧草資源和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優勢,發展綿羊;三是利用玉米等農作物大面積種植,具有豐富的飼料糧優勢,按照土地與糞便和規模相結合的原則,發展養豬生產,層層生產。通過農牧生態農業相結合,農牧業生態經濟系統達到了總體最優,共存,良性循環的要求。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了進一步發展畜牧業,將為合格農場的新建住宅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提供補貼。在鼓勵發展畜牧業和缺乏使用化學和危險處理設施的設施方面,它將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就治理設施的高投入而言,這只是一小筆錢。
(二)農藥、化肥等污染治理
首先是建設“農作物病蟲監測區域站”而“實驗室”是農業局作為業務單位專業權威業務方面的重要體現。其次要加強農業資本市場管理,真誠指導農業資金管理業務行為,規范農業資本經營行為;加強宣傳,引導農民購買最適合的產品。
(三)農村沼氣池建設
政府要繼續加強宣傳發動。一方面,通過大眾媒體,我們將繼續加大沼氣池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宣傳清潔能源沼氣的好處,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對沼氣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在項目村建設示范戶,將當地農民展示給其他農民,以促進項目村的整體建設。此外,還要全面落實項目建設。主動到鄉鎮,幫助農民規劃沼氣建設,促進項目村快速建設。同時,希望今年實現戶用沼氣池建設的目標將由鄉鎮領導負責評估和補充,加快沼氣池建設。
(四)采用經濟手段,對污染進行產業化治理
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污染收費的原則,對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個人或單位收取環境治理費。從各地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污染源和污染人員的分布存在范圍性和不確定性,收費的難度也很大。因此,各地政府要根據自身情況,逐步制定管理機制,完善環境的有償監督,推動農業面源污染產業化經營管理。要激勵農戶和商戶參與到環境治理的行動中來,建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符合的運營管理模式,使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和其他產業一樣取得經濟上的效益。
(五)建立農業生態園,利用循環經濟加快治理
農業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平臺,聚集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各類生產要素和資源,研究探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加快農業生態園區的建設,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生產,還能為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證。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經營運營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可以構建一個有特色、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長效治理機制。
創意農業打造園區特色。一是工業化理念打造最“特”生態農業園區。二是大旅游的理念把園區的農業資源轉化為觀光景區。以大旅游理念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舉措,使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創意農業“創”出了一個對城區為主的城里人頗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景區。
生態農業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平臺,可以集聚起各種先進的技術和項目,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現 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農業園區建設創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不僅可以加強宣傳對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視,還可以正確引導人們在治理污染方面進行有效的改善措施。
四、結語
農業面源環境的治理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政策,還需要社會、農戶以及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鄉村戰略視域下的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能減少能源的消耗,回收利用,降低資金成本,確保農產品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葉平平.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現狀、特征及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4).
[2]彭東昱.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刻不容緩[J].中國人大,2015(19).
*基金項目:2018年度第六屆“調研德州”活動課題“農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德州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8DYDZ-067)。
(作者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