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男裝風格終于達到了此前唐代古裝劇少有的統一,比如全員扎幞頭。看慣了古偶劇中披頭散發的
“神仙場面”,這片黑壓壓的幞頭簡直讓人感動到哭泣。幞頭的本體其實就是一塊黑布,由一種腦后垂著披幅的鮮卑帽子發展而來。生在禮儀之邦,即使勞動人民也會用布把頭發包起來,劇中角色曹破延做出了最簡單粗暴的示范。
北朝·鮮卑服武士陶俑
鮮卑帽子之所以垂著披幅,是因為當地風大天寒,中原人自然嫌披幅礙事,索性將其在額頭上扎成一個萌萌的“蝴蝶結”,幞頭的雛形就這樣新鮮出爐。
隋·《潼關稅村壁畫墓》局部
想要達到劇中“頭頂兩座山包”的視覺效果,僅靠驚人發量是不夠的,還須某種神器加持。
(左為劇照,右為唐代陶俑)
這個神器類似“假發殼子”,學名叫“巾子”,可對發髻固定并塑形,裹在幞頭之下,顯得發髻高聳挺拔,特別適合“早禿”人群。
新疆古墓群出土的巾子
趣聞吧
浙江舟山利用海灘優勢舉辦“沙雕節”,滅霸、金剛、喜羊羊、孫悟空等形象紛紛打破次元壁,驚艷同框。舟山的沙和東北的雪,其黏度及韌性都是刷新大眾認知的神級存在。
某寶推出一款“垃圾分類”益智游戲,建議適用年齡是3-6歲,吸引大批年齡不詳的買家。不要懷疑,我們已經淪落到能與這批奶娃同樂的地步了。
一位法國藝術家將一輛廢棄的巴士改造成泳池,放在市中心,頗受大眾歡迎,成為炎炎夏日的一道清新風景。這輛巴士曾擠滿上班族,如今又坐擁休閑派,可謂平穩步入夕陽紅時光。
荷蘭一家大型綜合超市推出“送貨機器人”,只要顧客在專屬APP上下單,它就能送貨上門,且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想到我的巨額財物(將來會有的)可能半路被劫,我還是想念快遞小哥哥。
泰國春武里府的農民舉辦水牛競速大賽,場面刺激程度堪比賽車,吸引大批游客,為當地帶來意外收入。水牛寶寶心里苦啊——我平時耕田夠累的了,好不容易歇歇,還要逗你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