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 楊虎
【關鍵詞】輸尿管硬鏡碎石術;軟鏡碎石術;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的致病因素為新陳代謝異常和泌尿系統病癥,癥狀為尿痛和血尿等,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多采用手術方式治療該病,常規術式為硬鏡碎石術,但其可能導致結石殘留,根治率低。本研究選擇2016年7月~2019年7月間來院治療的68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以探究輸尿管軟鏡與硬鏡碎石術的效果,現進行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對象為2016年7月~2019年7月間來院治療的68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納入標準為:經影像學確診為輸尿管結石;無重大臟器疾病;無凝血功能異常;基于自愿原則參與研究。排除標準為:伴有泌尿系統疾病,如畸形或感染;存在手術禁忌癥;參與其他研究。隨機分A組和B組,每組各34例。其中,A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范圍是28~74歲,平均年齡(42.65±1.54)歲;上段結石14例,中段結石12例,下段結石8例。B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范圍是27~75歲,平均年齡(42.59±1.42)歲;上段結石13例,中段結石11例,下段結石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可進行分組對比。
1.2方法A組選用輸尿管軟鏡治療:麻醉方法為腰硬聯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置入斑馬導絲,常規留置軟鏡鞘,或沿導絲直接置入軟鏡,至結石部位。將光纖置入,行連續脈沖激光碎石術。并于術側輸尿管放置雙J管,術畢。術后3d行腹部平片掃查,評價碎石情況,術后3-6周再次行腹部平片掃查,確定無結石殘留后將雙管拔除。
B組選用輸尿管硬鏡治療:麻醉方法同A組,保護膀胱截石位,將輸尿管導管插入后置入硬鏡,至輸尿管壁內段。行連續脈沖激光碎石治療,于術側留置雙J管,術畢。術后處理同A組。
1.3觀察指標記錄感染、疼痛、血尿、發熱和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
1.4療效評價標準成功碎石:碎石術后結石直徑<0.4cm。結石殘留:碎石術后結石直徑≥0.5cm。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計量資料用平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碎石效果A組的成功碎石率高于B組;結石殘留率低于B組(P<0.05),如表1。

2.2對比并發癥發生率A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略低于B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多發疾病,可影響腎臟功能,降低生活能力,小結石患者的療效為保守治療,而結石直徑>1cm的理想療法為手術。輸尿管軟鏡與硬鏡碎石術是其常用術式,二者各有優勢,但碎石效果存在差異。硬鏡碎石術適用于中下段結石,可有效打碎結石,殘留率低。但其治療上段結石的效果不佳,易使結石移位,準確率欠佳。軟鏡碎石術的實用性更強,研究采用纖維輸尿管軟鏡,其成像清晰,可大角度彎曲,耐用性能佳。但軟鏡的操作難度較大,手術時間偏長,需要術者熟練掌握操作技術,防止因操作不當導致不良事件。臨床發現,輸尿管中下段結石可首選硬鏡,原因是軟鏡的治療費用較高,容易損壞,且手術時間偏長。而輸尿管上段結石首選軟鏡,原因是軟鏡可主動彎曲,即使經過輸尿管迂曲部位同樣可以順利進鏡,其可直達腎盞,于腎臟部位碎石,可徹底擊碎結石。
本研究結果中,A組的成功碎石率(97.06%)高于B組(82.35%);結石殘留率(O)低于B組(14.71%)(P<0.05)。各組均有1例患者碎石術后結石直徑為0.4~0.5cm,未計入成功碎石范疇,說明軟鏡碎石術的治療效果更理想,原因是軟鏡末端可雙向轉動,且能自由彎曲,角度可達270°,可全方位打碎結石,定位準確率高。A組的并發癥率(5.88%)略低于B組(11.76%)(P>0.05)。說明軟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安全性相對高,但對比無差異。原因是硬鏡在打碎上段結石時,其進鏡長度較長,行退鏡操作時易引發輸尿管黏膜損傷,增加并發癥風險,而軟鏡柔軟且靈活,不易導致血尿等癥狀。
總之,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治療優勢明顯,但其同樣具有劣勢,可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術式,筆者認為:在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下,軟鏡碎石術的劣勢可被逐一攻克,必然成為輸尿管結石的首選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