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勝利
(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后勤服務管理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
本工程為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場東西看臺鋼結構工程。東看臺鋼結構鋼管桁架結構體系由徑向布置的12 榀懸挑桁架、環向布置的3 道水平桁架、徑向桁架端部鑄鋼件及斜拉桿共同組成。東看臺屋蓋結構端部鑄鋼支座、斜拉桿與下部型鋼混凝土樁連接。整個桁架最大懸挑長度為20.1m,最大仰角24.51°。西看臺屋蓋結構由內外2 道拱形桁架、沿徑向布置的12 榀直線形桁架組成的空間鋼管桁架結構體系,整個屋蓋結構由位于看臺外緣的8 個型鋼混凝土柱及看臺兩端的鋼筋混凝土墩臺支撐,理論計算跨度246m,結構最大高度41.8m。結構桁架構件材質為:管徑大于φ406mm 桿件采用Q345B 直焊縫埋弧焊鋼管制成;管徑小于φ168mm 桿件采用Q235B 高頻焊和無縫鋼管制成;管徑介于兩者之間的桿件采用Q345B 高頻焊鋼管制成,經測算,本工程總用鋼量約1894t。
由于鋼結構鋼材用量大、體積大,吊裝過程中可能引起鋼構件結構變形,采用構件預制加工、支撐胎架拼裝后吊裝施工方案。東看臺搭設臨時支撐胎架,胎架立柱采用H340*250*9*14 型鋼制作,水平及斜支撐采用L110*10 角鋼,支撐截面尺寸340mm*3000mm,桁架主弦桿在空間存在一定的弧度,且上下弦桿截面矢高大,不便于支撐胎架的設置和受力的平衡,考慮在桁架下弦桿底部設置臨時固接節點,將桁架下弦桿與支撐胎架臨時固定,在結構卸載施工完成后切除,為保證支撐胎架的穩定,沿桁架軸線方向在靠近胎架頂部位置拉設攬風繩。西看臺屋蓋結構施工前,先沿中路徑向桁架端部布置方型格構式支撐,支撐立柱采用H340*250*9*14 型鋼,水平及斜支撐為L110*10 角鋼,支撐截面尺寸3000mm*3000mm,在支撐頂部與徑向桁架下弦桿相連部位設置臨時支座,為保證臨時支撐的穩定在支撐的4 個方向每隔9m 拉設攬風繩,確保屋蓋結構穩固。
臨時支撐胎架采用場內主吊機吊裝方式安裝。為確保支撐胎架安裝位置符合工程設計要求,避免因支撐胎架安裝位置不當為影響屋蓋鋼結構拼裝精確度,搭設臨時胎架前,應先根據工程設計圖紙測設支撐胎架安裝位置和預埋件安裝位置,并在主體混凝土結構中預埋焊接鋼板和轉換梁支座,為支撐胎架提供良好支撐。在支撐胎架驗收并安裝就位后,為增強支撐胎架抵抗側向風載荷的能力,在支撐胎架頂部、中部和底部分四個方向拉設φ15mm 側向穩定風繩。在支撐胎架安裝、加固過程中,應加強對垂直度、軸線偏移和頂點標高的測量,地面錨固位移誤差應小于3mm,頂點標高誤差應控制在20mm 以內,垂直度整體誤差應小于10mm。此外,為增強支撐胎架穩定性和整體性,在支撐胎架之間拉設橫向支撐和連續斜支撐,降低鋼結構拼裝、吊裝和卸載對支撐胎架穩定性的影響。
在支撐胎架安裝完成后,將桁架按安裝位置、長度和吊裝重量進行劃分,單個構件吊裝長最大吊裝度最大不超過20.0m,并根據構件重量合理選擇吊裝機械。本工程中,東看臺最大吊裝重量為24.81t,最大構件長度為20.2m;西部看臺鋼結構最大吊裝重量為56.13t。根據鋼結構重量和拼裝順序,東看臺選用1 臺SC15000型150t 履帶吊和1 臺KH300-2 型80t 履帶吊;西看臺采用1 臺150t 履帶吊和1 臺300t 履帶吊進行吊裝施工。
根據屋蓋鋼結構拼裝順序,東看臺150t 履帶吊負責懸挑桁架吊裝,80t 履帶吊負責三道環向桁架的吊裝;西看臺采用150t 履帶吊和300t 履帶吊抬吊施工方式。
本工程中,為確保鋼結構吊裝安全,根據吊裝構件重量、長度和安裝標高合理選擇吊點和吊具。150t 履帶吊吊具選用1570MPa 6*37+1 直徑Φ32mm 鋼絲繩,最小吊裝角度為45°,最大起吊荷載為28.4t;80t 履帶吊選用1570MPa 6*37+1 直徑Φ20mm 鋼絲繩,最大起吊荷載為11.2t;300t 履帶吊選用1570MPa(6*37+1)直徑Φ40mm 鋼絲繩,最小吊裝角度為45°,最大起吊荷載為43.8t。本工程中,所有的構件吊裝均采用四點吊裝法,考慮到桁架均為圓管,故采用捆綁式吊裝,不需另設吊耳,只需設置構件和鋼絲繩的保護措施(如橡膠墊)即可,防止造成桁架損傷。
待看臺管桁架拼裝完成,且土建主體結構強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即可進行吊裝。吊裝順序為:桁架—馬道—再檁條—金屬屋面。吊裝施工在支撐胎架基礎上實施。東看臺桁架的吊裝由中間向兩端對稱吊裝施工,環向次桁架的吊裝隨徑向桁架吊裝同步進行,環向桁架的補檔由外向內進行,兩相鄰徑向桁架吊裝完成后形成補檔空間,采用兩臺吊機對稱補檔施工。西看臺鋼結構端部拱形桁架采用300t 和150t 履帶吊抬吊施工方式,抬吊施工先外拱再內拱,桁架吊裝施工由中間向兩端對稱進行,先徑向桁架吊裝再拱形桁架補檔,然后進行端部2 榀徑向桁架的補檔施工。
屋蓋主體構件安裝完畢后,結構準備卸載,卸載分級大小應根據結構計算和工況分析結構進行,以變形量控制分級大小、以支撐胎架的內力變化控制卸載過程,保證卸載時支撐胎架的受力不會產生過大的變化,同時保證結構體系的桿件內力不超出規定的容許應力,避免支撐胎架的內力或結構體系的桿件內力過大而出現破壞現象。卸載后屋面結構完成變形,結構體系穩步成型。本工程中,東看臺屋蓋鋼結構采用50t 液壓千斤頂卸載,每個卸載點布置2 臺50t 液壓千斤頂,液壓千斤頂由油泵控制,每臺油泵控制2 臺千斤頂,東看臺共設置12 個卸載點。卸載時,先拆除支撐胎架頂部定位卡板螺絲,并將卸載點千斤頂頂起,使結構過渡支撐短柱與結構分離,并鎖緊千斤頂旋轉開關,取下過渡短柱,更換為限位短柱,并配套安裝鋼墊板,鋼結構與限位短柱上鋼板間隙為15mm。待限位短柱安裝完成后,即可松開千斤頂,使鋼結構下降到鋼墊片上,然后,將定位卡板螺栓擰緊,即可完成節點第一次卸載。依次卸載全部節點后,對各節點進行二次卸載補差,將屋蓋鋼結構與鋼墊片間距調整為20mm,直至全部節點脫離支撐胎架,完成整個卸載過程。
在大型場館建設中,大型懸挑結構應用日益廣泛,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特點,精心組織,合理設計吊裝與卸載方案,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對施工關鍵工序進行控制,確保吊裝與卸載施工順利完成。本工程中,經精確計算吊機、吊具荷載性能,優化設計支撐胎架,東西看臺屋蓋鋼結構一次順利安裝到位,安裝精度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成果,為同類工程施工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