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連
(銘宇(福建)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建筑業的不斷發展使大眾對施工質量的重視度與日俱,眾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的好壞是保障群眾生命安全、財產穩定、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而通過不同的手段加以安全輔助,對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與優化,是實現施工安全構建的有效前提。
混凝土作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它的強度是影響工程質量與施工進程的直接因素之一。例如水泥中的顆粒狀含量,它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中化合物的成分變化,進而影響其和易性[1]。在廠家生產混凝土時,除需要定期測試外,質量控制人員的實時監測亦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保障原材料質量維持在可控制范圍內,就算發生了變化,也可以及時地制定出相應策略,例如砂含量超標時,在確保水泥、沙子、石材等原材料的指標都符合施工標準的情況下,質量控制人員藥在發現問題后要在第一時間向生產部門反饋,進而采取干燥的方法對砂子水分系數展開校正,使混凝土實際水量的比例恢復到正常水準。
影響原材料的質量因素可分為澆筑振搗過程、配合比以及混泥土的澆筑三大方面。就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而言,是控制混凝土質量的基礎前提,倘若振搗過程不達標,極有可能會引發孔隙、孔洞、麻面甚至裂縫等一系列質量。尤其是裂縫問題,其危害極大,由于空氣中具有酸堿度的物質較多,而一旦此類物質經由裂縫大量進入混凝土內部,極易生成鐵銹一類腐蝕鋼筋的物質,眾所周知,鋼筋為建筑的主要承重結構,相當于汽車的輪胎、手機的電池,倘若鋼筋受到外力的影響而阻礙了其正常功能的發揮功,將對建筑穩固性形成不可挽回的損失[3]。除此之外,混凝土的固有質量缺陷也會破壞混凝土結構,由此可知,混凝土施工人員一定要在施工過程中充分振搗混凝土。
混凝土是一種由眾多原材料經過科學合理且細致的配比展開混合的原料,因此就混凝土質量控制而言,單位含沙量、耗水量、水灰比是三大主要方面[4]。此外,混凝土的不同性質亦決定了混合物的成分含量,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一定要秉持相應的原則:例如按照粗骨料的規格來確定混凝土的耐久性強度以及水灰比,而后在填充的石塊間,依據略微過剩原則確定骨料砂量。
混凝土的澆筑過程是最后一步,也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最為關鍵之處。在實施澆筑的過程中模板支設與振動為兩個主要影響因素。其一是模板支設,在支設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的位置、方向、力度等因素,確保支撐準確無誤,對于模板表面的灰塵、污垢等要及時展開清理,兩塊模板間的接縫亦要秉持著嚴謹的態度。其二是振動,當沖擊桿插入混凝土展開搖動的過程時,打擊時間要與之相配合,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圍內,如此才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
按溫度技術進行保濕養護,是控制混凝土質量的有效途徑。工程施工現場,混凝土的專門養護人員要全方位地掌握養護重點,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混凝土質量。例如在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濕處理,將塑料薄膜鋪于混凝土表面及時灑水等,此類方式可有效提升混凝土內部荷載,不過需注意的是,倘若溫度處于5℃以下,灑水要停止,塑料薄膜亦要等到混凝土養護到達規定時間后方能拆除拆,拆除時要格外小心,切忌猛砸、損壞混凝土邊角及表面。此外,施工單位經長時間研究發現,只要墻體材料內外溫差保持在3℃以內,就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質量[5]。因此施工方在施工前測定溫度是極其必要的,再者,時常測量的好處是,可保證一旦溫差過高,可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混凝土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可分為漏筋、麻面和蜂窩、強度不夠、空洞等四個方面。首先,就漏筋而言,有部分外露和全部外露兩種情況,形成這類局面的主要因素,除混凝土質量不過關,鑄件設計距離鋼筋較遠,使得混凝土保護層不足外,因配合比不適宜引發的鋼筋位移、變形等亦是一個重要因素。其次,是麻面和蜂窩,部分砂漿質地軟、數量少、鵝卵石多是引發麻面和蜂窩現象的主要因素,鵝卵石來說形狀各異,而不同的鵝卵石間就會形成蜂窩般的鴻溝、縫隙、凹槽,使得混凝土的表面雖變得粗糙,但卻不影響鋼筋的正常使用。除此以外,混凝土混合不均勻、混合時間過短、原料配比不合適、串筒不規范、砂漿、石子分離亦是形成麻面和蜂窩的主要因素。再者,是混凝土的強度不夠,引發此類現象的原因有三類,其一是混凝土比例不均勻,具體體現在施工中操作人員隨意加水等方面;其二是混凝土凝結過程與凝結完成后的維護不充分;其三是混凝土原材料的存放地點不合適,以水泥為例,倘若將水泥儲存在國于潮濕的地方,或是儲存時間過長,都會對水泥的粘度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最后是孔洞方面,當混凝土終凝后,因其結構內部留存大量空隙,使得孔洞無處不在,嚴重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6]。形成孔洞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在砂漿離析與石樁沉樁的施工過程中未及時攪拌,另一方面則是在預鉆密集的區域混凝土毛坯被封堵,而相關的施工人員卻未發現問題或是發現了問題未采取措施,無動于衷地繼續實施混凝土澆筑,使得孔洞大量出現。
在建筑工程施工途中,我國廣大建筑業也針對此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在施工前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量,嚴禁市場上濫竽充數的殘次品進入現場,對于已經進入施工的混凝土,在材料類型、厚度、用量、自身溫度等方面亦要嚴格篩選,多方把關,仔細觀察,嚴格控制,以免因材料不合格而引發質量安全隱患,造成工程作廢的嚴重后果,在最大程度上從源頭上保障混凝土質量。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可謂重中之重,是整個建筑工程能否合格竣工的關鍵所在,因此針對目前廣泛存在的混凝土質量問題,施工單位要給予高度的重視,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杜絕問題發生。總而言之,本文就混泥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進行的一系列的探討及詳盡分析,都僅代表筆者自身觀點,希望能為廣大建筑業人員提供可行性的參考建議。總的來說,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建筑業的繁榮,針對混凝土的質量問題,相關人員必須要全方位對其產生正確認知,從而為今后的工程施工質量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