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軍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458030)
基于1+X證書背景下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與研究
王士軍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458030)
摘要:本文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特點出發,調研相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基于1+X 證書背景下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相應的改革措施,為該課程改革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1+X 證書;建筑工程測量;改革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6344(2019)12-0294-01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由國務院印發(以下簡稱職教20條)。該職教20 條通過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以便探索實施1+X 證書制度,這是職教20 條的重要改革部署文件。同時,在職教20 條文件中明確指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該制度明確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
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可通過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定,同時,可作為學習成果的認定。針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中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本文結合1+X 證書文件精神,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進行相應的探索與研究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設的建筑工程測量專業課程,是服務于建筑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竣工及保養維修等階段,并為其提供各種相關測量數據,通過內外業記錄計算,繪制圖形,最終標定各種測量標志,作為配合與協調各階段施工的一門學科,建筑工程測量在現場施工階段應用比較廣泛。只要有工程建設的地方,就會進行相應的工程測量,參加與工程建設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具備相關的測量知識和技能,故此,建筑工程測量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具有先導性、關鍵性的作用。課程開設要以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指導思想,貫徹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材與實際的結合、操作與管理的結合,達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結合本門課程特點,我們學院把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設置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之一。
2019年,通過十幾所河南省高職院校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調研,發現各院校在近幾年針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性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探索并獲得了相應效果,但仍存在對實踐教學方面重視不足、管理職責不到位等現象,對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方面顯得制約,最終導致大部分畢業生就業后出現崗位適應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強等現象。因此,結合職教20 條的新要求,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怎樣以實踐教學為載體,針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專業與行業對接,為行業培養大量優秀人才,是當前亟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同時以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其他專業課程進行改革研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和相關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相關的職業標準,對于該相關專業類學生畢業后的職業可考取的證書如下:主要有初級(五級)、中級(四級)技能、高級技能、技師(二級)、高級技師(一級)共五個等級。頒發部門有兩個:一個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一個是勞動部。
工程測量員: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大地測量員: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攝影測量員: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地圖制圖員: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
測量學基本知識和工程測量技術可考取工程測量員;測量學基本知識、GNSS 測量和數字測圖內容可考取地形測圖員;測量的基礎知識、控制測量和GNSS 測量內容可考取控制測量員;GNSS 測量和無人機測量等技術可考取攝影測量員等相關證書。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是動手能力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該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亦沒有與職業證書相結合,學生學完該課程后只參加期末考試或者學院考核方式即可,本文結合目前國家對職業教育要求,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做如下改革探索:
傳統教學內容注重理論教學,結合職業教育改革要求,在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內容方面做下所示。
項目一 水準儀的使用與高程測量 (6 學時+4 學時)任務1:水準測量原理;任務2:水準測量的儀器及工具、水準儀的使用;任務3:水準測量的方法及內業計算;任務4: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
項目二經緯儀的使用與角度測量 (4 學時+4 學時)任務1:角度的測量原理和經緯儀;任務2:光學經緯儀操作和經緯儀的使用;任務3:水平角觀測方法;水平角測量誤差及注意事項;任務4:豎直角的觀測;任務5:光學經緯儀的檢驗和校正。
項目三測距儀的使用與距離測量 (2 學時+2 學時)任務1: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任務2:視距測量;任務3:直線定向直線定向、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的計算方法。
項目四全站儀的使用與地形測量 (4 學時+4 學時)任務1:全站儀的基本知識;任務2:常見的全站儀型號及其技術指標;任務3:全站儀的應用;任務4:全站儀測量。
項目五GPS 儀的使用與控制測量、無人機技術 (6 學時+6 學時)任務1:GPS的基本知識;任務2:GPS 接收機的基本內容;任務3:GPS 外業操作使用;任務4:GPS 內業數據處理;任務5:RTK 手簿 的使用;任務6:無人機測量技術。
項目六測設的基本工作 (4 學時+4 學時)任務1:測設的基本工作;任務2:測設點位的方法;任務3:已知坡度直線的測設。
項目七建筑物施工測量 (8 學時+4 學時)任務1:建筑施工控制測量基本知識;任務2:建筑施工放樣的基本內容;任務3:施工放樣;任務4:點的平面位置測設步驟;任務5:建筑施工測量其他內容;任務6:激光垂準儀在建筑施工測量中的應用;任務7:工程測量規范解讀;任務8:竣工測量及竣工總圖的編繪及要求。
項目八建筑物施工測量 (2 學時)任務1:建筑變形測量的一般規定;任務2:沉降觀測;任務3:位移觀測;任務4:基坑護坡監測。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課時分配為X 學時+Y 學時,其中的Y 學時為課堂理論學時之外,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增設一周實訓周,在實訓周期間,學生需要完成與專業和職業資格證書相關的實際操作任務,并且按時提交相關數據和資料。通過新的改革,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總學時為64+1 周實訓,其中理論教學中實訓學時占43.75%,加上實訓周后實訓學時占總學時的61%,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實際操作學時,使學生不僅懂理論,更能實際操作,通過改革更符合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要求。
由傳統的期末試卷考試改為新的考核方式,即每章節講授結束進行該章節相應測試,要求每章節測試必須考試合格,所有章節考試合格后方可參與最后總的實訓操作考試,章節考核和實操考試同時合格,該門課程最終評定才能為考試通過,考試成績分數=平時成績20%+章節考試分數40%+實操50%,章節考核更能使學生注重平時學習,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實操占期末成績50%,也加大學生對實操的掌握程度,從而整體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職業證書考取做好基礎準備。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學完后,鼓勵學生考取工程測量員、地形測量員、攝影測量員等相關證書,證書考取通過者可認定為其素質拓展學分,以及認定為1+X 證書獲取人才。
在國家職教20 條的職業教育指導下,1+X 證書的實施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對在校學生對考取相關專業職業證書打開了一扇大門。本文結合本學院建筑工程測量課程進行1+X 證書背景下的教學改革,這一改革有利于學生取得相關證書,更有利于“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同時能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還能促使學生就業,提高其崗位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