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斌
(集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2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建設正呈現一片繁榮。城市化建設方面,政府部門征收大量農村土地用于建設城鎮,這也讓原本土地資源的功能出現變化。總之,征地拆遷的工作對我國城市化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現階段許多征地拆遷項目激化了與普通大眾的利益矛盾,像工作人員的強硬態度讓征遷戶不滿等,各級政府部門正在尋求積極措施予以應對。本次研究基于目前征地拆遷方面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一些解決的建議。
對拆遷對象施以完善的宣傳教育很大程度上能促使他們理解拆遷的優勢,具體宣傳內容包括城市化建設的優點和拆遷對象可以獲得的補償等,從而確保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開展。但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當前的宣傳工作并未做到位,宣傳的內容過于薄弱,像很多工作人員只是按照政策向群眾宣傳征地拆遷,很少涉及征地拆遷為拆遷對象帶來的好處。這也直接導致多數拆遷戶不清楚自己后續可能會獲得經濟補償,同時自身就業的選擇性更多等,因此對征地拆遷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另外,由于政府所采用的征地拆遷政策會對拆遷對象所擁有的建筑用房給予大量經濟補償,部分了解政策的拆遷戶利用這一政策私搭亂建,嚴重影響征地拆遷工作的正常開展。
即使國家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以指導征地拆遷工作的正常進行,如《土地管理法》、《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地方政府也出臺相關具體操作法律法規,但因為市場變化快、征地拆遷情況復雜,搭載較多歷史遺留、個案補償問題,相關法律法規需要再完善、再健全。比如,當前廈門市地上物補償還在執行1999年的補償標準,存在政策銜接完善問題。一方面,工作人員容易將拆遷對象所擁有的房屋、土地等均視為拆遷戶的私有財產,使得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的性質被忽略。另一方面,當前很多農民自認為房屋建筑以及種植的農作物等所占用的土地為私有財產,無論是國家還是政府部門都沒有任何權利征收,因此拒絕工作人員的商談。另外,還存在一些拆遷對象不了解拆遷的細節、拆遷帶來的意義,以為拆遷完全是在損害自身利益,讓正常的征地拆遷過程困難重重。
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征地拆遷的補償方式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比如不同的負責人員會為拆遷對象解讀不同的補償方案,加大了拆遷工作的難度。首先,由于拆遷時間存在先后順序,拆遷后的土地功能不同等,使得政府部門是分批開展拆遷和建筑的,因此拆遷對象后續所得到的補償不統一,像很多拆遷晚的住戶因為補償標準的提高、政策的完善常常會得到多于前期拆遷戶的補償,比如近期廈門各區實施整村搬遷,也存在當前政策比之前政策優化,存在同村拆遷不同時期補償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其次,拆遷工作開展的中后期拆遷對象了解了征拆政策后,想方設法磚政策空子,為獲得更多補償,因此出現許多私搭亂建現象,迫使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做出讓步。另外,拆遷開始后,意味著拆遷對象原本所從事的農作物種植工作無法繼續進行,許多拆遷戶因此沒有土地產出的經濟來源,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征地拆遷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嚴格要求,比如他們必須要有強大的談判能力、技巧,同時對征地拆遷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等有充分的理解。但當前的征地政策執行并不規范,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工作人員所使用的方法過于簡單。一方面是對違章建筑的補償方式使得私搭亂建越來越頻繁。另一方面是實行補償時拆遷對象的話語權較大,因而使得許多拆遷戶為追求利益胡亂開價,將本屬于集體的土地進行隨意買賣。同時,工作人員在進行征地拆遷工作時未按照正規程序進行公開展示,單純在對應建筑上寫上拆字,拆遷商談方法太過簡單,還有部分地區通過停水斷電等野蠻拆遷行為威脅拆遷戶配合工作。
征地拆遷工作是全面性、系統性的工程,要求工作人員通過交涉談判促使拆遷對象逐漸配合工作進行。日常工作中,人員首先要深入群眾當中,在溝通交流的整個過程中慢慢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其次,與拆遷對象做朋友,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征地拆遷可能帶來的損失,想辦法為他們解決疑慮。另外,將國家和政府部門對拆遷工作所特意制定的法律法規和有力政策有效傳達給人民群眾,讓他們聽清楚拆遷的流程以及各項補償措施,從而促使拆遷對象理解拆遷的必要性,愿意主動參與到拆遷過程中來。
征地拆遷中出現的許多糾紛都是小事情引起的,因而務必重視這些小事的正確處理,避免影響到征地拆遷的進度,進而影響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對拆遷的工作人員來講,要合理把握被征遷戶所關注的問題重點,在交涉當中運用方法,并注意說話的態度,讓征地拆遷的工作質量得以提高。一方面,工作人員應始終保持客觀態度處理各種矛盾,盡可能促使拆遷對象理解拆遷的積極意義,贏得他們的尊重與支持。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必須充分了解被征遷戶的所感所想,一旦遇到復雜問題需要保持冷靜,第一時間采取對應措施,將問題盡早消滅。與此同時,工作人員要總結當前遇到的不利因素,積極與相應人員交流。
加強宣傳教育是指政府以及各個部門所利用的宣傳措施,用以增強拆遷對象對當前法律法規和相應政策的認知,確保征遷工作順利開展。從征遷工作的流程來說,需要建立明確的征地拆遷制度,讓整個過程變得合理合法,利于工作人員的正常執法。營造征遷良好氛圍要求工作人員加強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征遷工程為多方帶來利益。對拆遷對象施以平等交談,改變他們的保守思想,讓他們完全熟知征地拆遷不僅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國家一定會給予他們相應補償,同時改善之后當地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會有明顯提高,促使征遷戶積極配合。
法律法規是征遷工作的物質基礎,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征遷過程有法可依。其一,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加強農村和城市房屋建筑拆遷的法規建設,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創造良好的征地拆遷大環境。其二,各征遷工作相關單位應結合國家法律,逐步完善可操作性的法規,讓當地拆遷的整個過程變得系統而規范,促進農村集體用地的征收與拆遷。其三,各地政府應制定滿足當地實際并且切合法律的征遷政策,保證征地拆遷有一套多方滿意的方式方法,用以有效避免征遷工作出現各種不良現象。總而言之,征地拆遷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撐,從而得以順利展開。
公正、公平、公開是征地拆遷務必遵循的工作原則,因此應統一征遷戶的補償標準,減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法亂紀現象。首先,工作人員應堅持法律法規所倡導的工作方式,讓拆遷對象感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關懷。其次,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征地拆遷的相關法律法律開展工作,嚴肅對待蠻不講理的釘子戶,堅決不遷就隨意要價的無理現象,一旦發現,及時采取相應處理手段。最后,征地拆遷與拆遷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不隨意答應拆遷對象的無理要求,但對于他們的正當請求,答應了則必須及時落實。
征地拆遷工作環節復雜,難度本身就比較大,而且許多農村用地是拆遷對象的主要經濟來源,如果不能嚴肅對待,會激化與群眾之間的矛盾,讓征地拆遷的工作進度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切實為拆遷對象著想,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促使拆遷工作能夠得到拆遷對象的理解與支持,從而順利開展,保障城市化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