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揚
人防工程是戰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建筑設施。目前的人防工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防工程戰時用途為人員掩蔽部,為掩蔽群眾提供適宜的生活空間,其內部環境質量的好差直接決定掩蔽人員的掩蔽時長以及舒適度。所以,人防工程內部環境管理控制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哪些指標納入考慮范圍?采取什么樣的標準?采取什么措施控制?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探索。
人防工程主體工程一般位于地下,不管是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在人防工程的環境控制管理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環境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樹立體系管理的理念。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操作協調有序的管理活動,其中有規范的動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機制。它通過有明確職責、義務的組織機構來貫徹落實,目的在于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當前的人防工程管理中,由于相關理念還不夠清晰,導致管理單位和管理人員存在環境質量管理理念不夠清晰的情況。
環境質量指標是為了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體健康,依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對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所做的規定。環境質量指標是為了保護社會物質財富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對環境結構和狀態,在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征、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準的技術規范。
針對人防工程環境質量,目前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法定的和技術的規定。人防工程特定環境特征研究還不夠深入,沒有相關指標制訂的科學方法和嚴格程序。同時,標準的制定與國家和地區在一定時期的自然環境特征、科學技術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還存在不夠適應的情況。環境質量指標過于嚴格,不符合實際,將會限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過于寬松,又不能達到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體危害和生態破壞。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十分發達的信息社會。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人防工程環境質量管理領域,高新技術運用還不夠廣泛深入,物聯網技術等方法在環境質量管理中的運用幾乎空白。目前,就人防工程環境質量方面的行政法規、管理辦法存在空白點,管理系統的集中統一還不夠,同時又沒有充分調動管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心,在各種特殊問題的處理上表現出靈活性不夠等問題。
人防工程由于受土壤以及封閉空間等因素的影響,空氣環境惡劣,工程內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微生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氡等污染物,影響平時使用和戰時掩蔽人員的身心健康,管理部門必須制定控制質量指標,便于人防工程正常使用。人防工程包含五個類別,數量最多、使用最廣泛的要數人員掩蔽工程。為此,這里圍繞人員掩蔽工程來研究探討環境質量指標設定問題。
人防工程平時使用時,內部的空氣質量物理參數應根據具體用途參照相應的規范、標準執行。戰時使用時,溫濕度應符合:夏季,溫度24~28℃,濕度小于70%;冬季,溫度16~22℃,濕度大于30%。
人防工程平時使用的各類房間,其照度標準值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戰時使用時,工程內主要房間照明的照度應符合:參考地面照度標準值為75Lx。
人防工程戰時噪聲控制標準應符合:小于等于55dB(A)。
人防工程內空氣中氡濃度的控制標準應符合:小于等于400Bq/ m3。采樣要求: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正常出入的外門開啟時間不能超過數分鐘;采樣點選在近于地基土壤的房間內,距外墻1m以上;儀器布置在通風率最低的地方,不能擾動。
人防工程內空氣中菌落總數的控制標準應符合:小于等于4000cfu/ m3(撞擊法)。采樣點選擇要求:小于50㎡房間設1~3個點,50~100㎡房間設3~5個點,100㎡以上的房間至少設5個點,按對角線或梅花式均勻分布;采樣點應避開通風口,離墻壁距離大于0.5m;采樣點與人的呼吸帶高度一致,相對高度為0.5~1.5m之間。
人防工程戰時使用時工程內的化學污染物的控制標準,清潔式通風時應符合: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于等于0.45%;一氧化碳小于等于10mg/ m3(1小時平均值);甲醛小于等于0.10 mg/m3(1小時平均值);苯小于等于0.11 mg/ m3(1小時平均值);氨小于等于0.20 mg/ m3(1小時平均值);總揮發性有機物小于等于0.60 mg/ m3(8小時平均值)。
人防工程在戰時能有效地掩蔽人員和物資,是保存戰爭潛力的重要設施,平時能為社會民生服務,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必須從行政管理、科技手段兩方面下功夫、花氣力,來改善人防工程的環境質量。
首先,抓緊制定人防工程環境質量指標。影響人防工程內部環境的不良因素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由于建筑、裝飾材料的使用,設備的運行和人員的活動,人防工程內部環境空氣中存在的有害物理、化學、生物污染物多達幾百種,可以選擇在人防工程內部環境普遍存在的、健康危害較大的,以及具有指示作用的放射性污染物、化學污染物和微生物給出濃度限值;擬定溫度、濕度、新風量物理性指標的控制標準值,以及噪聲、照度的控制標準值,并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發布執行。
其次,提出人防工程環境質量管理相關要求。對人防工程的建設選址提出要求,選址應避開富含放射性鈾的地區;室內裝飾材料須選擇低污染的材料,符合“室內裝飾裝修有害物質限量”10項要求;使用人防工程時室內嚴禁吸煙,定期清除通風管道系統中的積塵、污垢及其他雜物。
人防工程內部的設備監控系統是保障工程功能正常效用的基礎。現代戰爭對工程內部的供配電系統、通風空調系統、照明系統、消防系統、安保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更高的控制溫度、濕度的精度,良好的內部空氣質量更快的保障反應能力,等等。所以為了保證人防工程內部空氣環境質量,充分發揮人防工程的效能,研究并部署人防工程環境監測系統是必要的。
針對人防工程環境特點,采用先進的大氣環境自動檢測設備,可自動實時檢測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氧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如PM2.5/PM10)等成分,并結合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通過各類媒體(如LED顯示屏、液晶電視等)進行展示,可實現精準的在線實時檢測,保障人防工程的環境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