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棟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德州 253034)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工業生產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社會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傳統的制造行業在發展中不斷開拓創新,利用新型技術制定自我轉型的發展路線。尤其是在機械設計裝備制造行業,新一代的自動化工業機床已經逐漸代替傳統的半自動機械車床,生產力和產品質量都得到提升和加強,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對于我國機械制造行業而言,要加大對自動化的應用,滿足日常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我國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進程,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間,雖然結合國際工業生產技術發展的現況進行對比,我國的生產技術相對落后,但是較歐洲國家、西方國家的百年發展歷程,我國技術的發展速度是可觀的。我國技術主體相較于發達國家生產技術的落后點主要是在該領域的專業機制制定以及技術的創新方面。相對于國際生產技術發展的背景,我國的技術在發展進程中正處于由初步發展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迫切需要新技術進行改造。因此,我國的自動化技術生產領域,正從實驗室慢慢向一線生產應用的方向不斷努力。我國自動技術發展的瓶頸主要受限于信息處理方面還未能達到智能化生產技術標準,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只能處理簡單的生產任務,并不能應用于高精尖設備的生產線路中。相較現代信息化發展快速的社會動態,這樣的技術現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在我國的機械設備自動化技術發展展望中,對于技術的創新升級,以及對于實際應用的適配技術仍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發展和革新。
對于我國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行業中應用的阻礙,部分原因是我國機械工程發展管理模式上的閉塞,在管理層面并沒有將技術的創新發展列在核心地位,盲目追求現行技術的應用價值,使技術的更新換代效率低下,導致技術發展受到阻塞。同時在管理階層也出現管理人員意識老化,對新時代的發展進程存在錯誤引導的情況,所以要重視與落實領導力的新血液注入。在技術發展的研究方向上,應該緊貼時代發展的主題,這樣才能使得技術的應用領域更加廣闊,對于現行時代的信息技術發展,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也應當融入到其技術發展的策劃當中,進行智能化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技術拓展。
在我國的工業生產中,機械設計自動化行業因公背景的發展前景非常開闊。不論是在國家政策還是市場銷售反饋方面,以及發展的數據方面都呈現出上升趨勢。機械設計制造行業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日常生活中的家具電器,到航天探索中的國之重器等等,因此需要對于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意義進行升華改造,這樣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對于技術人員進行督促,同時在精神層面讓一線的技術人員將技術的研究上升為歷史使命,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技術的研發進程不斷加快,技術成果的產生也就指日可待了。
對于資源成本調配以及能源的消耗,無論是傳統的機械設計技術,還是當前應用自動化技術后的生產技術,主要的研究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與資源損耗。相比于傳統行業所采用的大量人工勞動力,新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通過可編程操控,將需要操作的指令下達至機械輔助設備,通過信息處理,縮減設備生產中的人員操控工作,減少了勞動力支出成本。在新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生產線中,材料選配由計算機調配,在進行材料切割與裝配的時候可以更加科學、高效,防止材料浪費與資源滯留。在進行裝配時,電腦會記錄機械組件的組裝質量和原件的使用數量,通過信息處理系統進行分析,記錄材料的報廢和損耗情況,為技術人員調控生產參數提供參考數據。同時降低生產線路中的材料損耗,提高產品質量。
在傳統的生產工藝中,每個零件和組件由不同車間、產線進行加工處理,在產品最終組裝時,會因為零件的生產時間差異,延遲整個組裝線路。而在加工較為精細的元件時,使用以往的半自動化車床設備,需要技術工人進行復雜計算,然后通過參數報表調整設備,耗費大量時間,拖延生產工期。在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之后,所有的元件加工調控,以及生產線路參數的調整,都是通過技術人員在電腦中編碼操作。伴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配合3D 建模技術,元件設計更加精細精密,生產過程更加便捷高效。
機械的使用情況,是攸關生產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數參考。在機械設計制造工業中,非常重視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把控好設備數據,可以極致提升生產設備性能,直接影響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其次,對于機械使用情況的分析,可以在維護與保養設備方面提供實際有效的數據參考,可以延長設備壽命,為企業減少設備維護的財政支出。
敏捷化應用體現在企業管理與機械自動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中,伴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時刻都在考驗設備與技術人員的生產反應能力。通過計算機操控不同產品時,設備的反應和出現操作失誤時計算機系統的報錯反應,其時間長短對于產品的生產速度和出現失誤時減少問題產品的生產數量方面都有直接影響。對于企業內部人員的專業知識培養方面,也應當引起重視,因為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需要技術人員有知識探索嗅覺,在技術改革時可以隨機應變,滿足不同類型產品的生產需求。
在機械自動化技術中,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在自動化技術應用中綜合性管理與調配資源,應對社會生產需求。在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中,融入集成化管理理念,可以使企業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增加整個企業內部人員之間信息交流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銜接的緊密性,同時優化整個企業的管理結構。在現行的機械自動化技術中,集成化管理理念融入在各模塊之間的銜接和功能實現之間的配合。具體的展現實例是結合計算機技術產生的一種系統集成化管理系統,它的主要任務是結合數據、匯總信息,進行信息的綜合化處理,然后下達預判指令,調整系統參數。
因為產業的不斷發展,技術在飛速更新,信息時代的人們更加注重拓展智能化技術,在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中,可以看到部分組件已實現智能化功能。相對于其他服務型產業,智能化生產的產品類型較為一致,在實施生產時,只需對模板的各項數據進行測量記錄,然后調整設備參數。目前的生產技術已滿足實現智能化標準的前提,利用計算機和相關儀器就可以實現簡單的智能操控,利用電子掃描等設備對模板樣品進行數據收錄,通過信息系統進行編碼。
柔性化模式應對整個產品的可塑性以及多樣性,并且監督產品質量,相對于其他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柔性化也代表了多元化的組成,是整個產品線的決策者之一,可以在不同時間段、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改正、調整整個產品的生產線路。
數控技術在機械設計行業中的應用,相對于機械自動化技術來講歷史更加久遠,發展的底蘊也更加深厚。在實際應用中校正參數和調整、實操機床,是每個技術工人應當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是整個生產中最為核心的技術支撐,需要不斷改進和發展創新。
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自動化技術,是工業生產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智能化時代的潮流之作。對于技術的實際應用,需要掌握相關技術的科技型人才,需要重視技術教育行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將理論付諸實際,才能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藍圖上扎穩腳步,讓技術更加過硬,在未來新型技術的研究上更加有實力和資本。對中國的制造行業,這起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我國的材料行業發展,這起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