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宇 李 雪 盧 偉
(1.盤錦恒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盤錦 124000)
(2.沈陽晟普商砼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500)
水泥混凝土具有較多的優勢,合理的科學配比,能夠在路面建設中形成抗壓、抗彎、抗磨損、高穩定等優勢,應注意對水泥混凝土的攪拌、鋪攤等規范化處理,通過更加科學的工藝流程,防治潛在的病害危險,結合路面的施工環境、施工要求等,具體勘測路面信息,為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提供數據依據,分析水泥混凝土的利用方向和方式,根本上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完善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步驟。
1.1 橫向裂縫
橫向是沿著路面相對于路面垂直的狀態產生的裂縫,通常裂縫產生具有某種規律性,產生裂縫的因素與水泥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有密切的關系,當水泥混凝土產生早期硬化,水分流失出現干燥收縮,那么其內部壓力互相拉扯,沒有水分的潤燥而產生不良路面收縮下的裂縫,難以進行路面平整的鋪攤,這種裂縫的產生多與冷縮有關,要么是水泥混凝土表層水分流失,要么是內部冷縮,現場情況不一而足。
1.2 縱向裂縫
縱向裂縫與橫向有相似之處,也各有明顯的特征,縱向裂縫同樣與水分有關,并非是水分的流失問題,多是含水量高低不均,裂縫的形成順著路面的走勢平行延展開來,路基在填料的過程中,沒有攪拌均勻,土質狀況也不一,施工形式與土質分析不周到,路基很容易出現后期的沉降,這樣路面的自身承重能力不足,在車流逐漸的壓力下,裂縫從少到多,還可能交叉產生。
1.3 交叉裂縫
交叉裂縫的產生是因為在裂縫出現后沒有及時的進行修補,前期施工期間對于路基的強度控制不到位,水泥的原材料性質不夠穩定,材料的選擇不過關,而在澆筑的過程中產生大面積的龜裂,缺乏材料的穩定性,導致板角斷裂。
1.2.1 紋裂、網裂、板面起皮和剝落
紋裂網裂均能夠顧名思義,產生類似的裂縫紋路與網格狀的裂縫表象,配比的過程中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設計的比較大,養護不夠及時,使用的集料材質不合路面建設的需求,攪拌中鹽量偏高,或者是出現某種化學反應,當水泥中的物質與路面或者材料中的物質出現堿硅反應,同時材料在配比上水量控制不合理,那么在材質不顧合格,工藝流程不合理的情況下,板面就可能出現剝落等問題。
1.2.2 麻面、露骨
麻面是路面粗糙的表現,我國除了高速公路,其他的路面均有麻面的狀況,麻面嚴重的情況下路面凹凸不平,在行駛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顛簸,造成車輛不穩,另外路面出現剝落,裸露出基層路面,表面強度不夠,水泥混凝土灰漿不足等,導致路面不均勻,同時也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出現不良天氣時也影響路面的建設出現麻面。
1.2.3 磨光
磨光與后期的車輛運行有關,當一條路面的車流量較大,在不斷的車輛碾壓下,路面的摩擦能力降低,開始出現被摩擦的損傷,就容易在磨光狀況下產生車輛打滑等事故,磨光問題是路面摩擦力不足的原因引起的,路基表面上的水泥砂漿層強度不夠,材料本身不具備耐磨性,無法長期進行公路使用,磨光后需要進行后期的維護。
1.2.4 坑槽、孔洞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材料種類較多且配比不夠均勻,其去強度也自然受到影響,容易在局部區域出現洞穴化的破損,無論是坑槽還是空洞,均與集料的材料配比相關,多是因為泥量較大,混合有其他的泥土雜物等,造成配比不均而出現的問題。
裂縫的產生因素較多,裂縫的形成種類也多樣化,因此在裂縫的修補上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還需要有依據的衡量裂縫狀況,對于并非會產生拓展性的較小裂縫,在表層面出現的微小裂縫等,可以進灌漿,采取壓注灌漿進行局部補充,當縫隙的口徑較寬的時候,可以采取擴展灌漿形式,而裂縫已經貫穿整個路基,并非出現在簡單的表層面,需采取條帶罩面法,對于較大的裂縫,對于灌注灌漿的材料要求高,應利用環氧樹脂與固化劑攪拌來灌漿。裂縫的銜接中,為了讓裂縫與周圍的路基形成一體化狀況,恢復往日的路基平整度,應對裂縫中的雜物進行機械化的清除,可物理挖出并利用高壓氣體再次清掃,部分填充材料需要進行加熱融化,產生液化補充效果,應注意溫度的控制,保障材料的流動性充足,保證填料與縫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壓水剝離、擠出。
為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采取添加鋪設瀝青的形式是較為合理的一種補強措施,現階段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與摩擦能力,改善路面的性能,可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施工中,將原有的嚴重破碎板挖除,采取早強混凝土填充致使裂縫處與路面齊平,結合當地的環境狀況等,考慮到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的路面問題,提高原本路面的防水能力,可添加鋪設隔離層,避免表層面的水分往下滲透,同時應注意讓加鋪的層面與原本的路面自然結合。
配細粒式或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應嚴格監控施工中對質量的評估,分別結合路基的壓實度、材料的選擇適應性、配比的均勻性、材料強度與穩定性等展開檢測與分析,應落實責任到人,在施工的各個環節予以檢查分析,對于不合格的材料應及早替換,施工中應尤其注重選材,選擇的集料應不具有堿活性且耐磨、堅硬、潔凈,選擇低熱、低收縮的水泥。施工環節應加大控制力度,在攪拌的過程中要檢查其均勻性,要求振搗完全密實,上述的很多路面問題上,都是由于材料的原因產生的病害,只要在材料的準備上能夠保障質量要求,接下來就關注技術流程,采取正確的工藝方式去施工,能夠極大的減少病害產生,施工的過程中保障切縫的溫度、時間,按照科學合理的時間進行養護,還應注意對排水的控制等。
一些公路的病害一開始并不嚴重,但沒有及時的進行修補,才導致病害交叉出現,面積逐漸擴大,帶來了較大的交通不便,出現水泥的混凝土病害后,應及時展開材料的填充,注意施工的細節控制,如在封縫時,應先清除干凈縫隙內泥砂等雜物。如封縫為脹縫時,應在縫壁內涂一薄層冷底子油,封填料要填充實,夏天應與混凝土板表面齊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等。
綜上所述,路面病害問題較為常見,為根本上防治病害,減少病害的產生幾率,應注意在水泥混凝土的利用中,檢查材料的應用有效性,施工的各個環節均應注意嚴格質量檢測與控制,及時進行公路養護,保障公路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水泥混凝土的質量充分滿足公路的施工設計要求,嚴格按照原本既定程序展開澆筑、鋪攤等,提高公路病害防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