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6414)
傳統教學以教師上課傳授知識為途徑,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但是課堂教學學生的接受效率為20%。隨著教育理論的更新,特別是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傳統教學往課下延伸,采用混合式教學受到越來越多老師和教育者的青睞,為此許多學者進行了本專業混合教學的創新和實踐[1][2]。有學者提出高職土建類課程要關注教學理論的混合,教學資源的混合,教學環境的混合,教學方式的混合,教學與行業的混合,利用行業發展推動“互聯網+”教學設計實施,突出職業教育的核心技能,培養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3]。有學者對《鋼筋算量》課程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講授、小組討論、課后復習四個階段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本文專門從混合式教學單元設計的角度,以《鋼筋混凝土平法》課程中“框架梁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教學單元為例,探討混合式教學單元設計的思路,以期推動整個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1)學習目標
①掌握框架梁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平面注寫方式和截面注寫方式。
②掌握框架梁鋼筋分類和其位置關系。
(2)學習重點
框架梁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
(3)學習難點
框架梁鋼筋分類和其位置關系。
本單元有1 個學習任務:識讀平面注寫方式,5 個知識點:①框架梁編號②箍筋③上部縱筋④下部縱筋⑤標高高差。需要在平臺上完成課前各個知識點的學習和課前測試,課中學習完成后需要在平臺上完成課后作業。
需要按時和即時在課前完成平臺學習和課后平臺作業。其時間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各知識點時間分配和任務
本單元考核滿分100 分。課前40 分,課中40 分,課后20 分,平臺自動分析學生課前和課后的學習時間和內容。
本單元的評價共分2 個維度: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其中線下評價包含出勤、小組互評成績、課堂表現三個子維度;線上評價包含在線測試、課程作業和在線學習行為三個子維度。
學生成績=60%(線上成績)+40%(線下成績)
=30%(線上作業)+15%(在線測試)+15%(在線學習行為)+10%(出勤)+20%(小組互評)+10%(課堂表現)=100%
在平法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工作量和資源數量較大,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和應用面臨著較大挑戰,需一線教師靈活進行課程的混合式改革,需要學生適應學習方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