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南京藝橋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資源供不應求、人口過剩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當前很多城市的運作模式投入成本很高,但是效率卻非常低,這不僅會導致現代化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嚴重打擊和影響城市的生態環境。因此,要使我國城鄉規劃同時具有實質性和完善性,就要在規劃過程中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充分的考慮。此外,還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積極落實生態、綠色的發展理念,從而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實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使我國生態環境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保障。
總的來說,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并且就目前來看依然有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很多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加注重,卻往往忽視了環境保護,從而使很多城市和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太湖藍藻爆發事件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如果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發現我國最早大規模發展工業的東南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為嚴重,這一方面是因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各種污水和有害氣體等的排放,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量的務工人員大量涌入當地,從而使當地的生態環境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對于我國的西部地區來說其生態環境情況也十分的嚴峻,這是因為我國的西部地區雖然沒有很多的人口,但是其氣候條件相對惡劣,從而導致其環境容量非常小,易遭到破壞。由此可見,我國的東西部地區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在今后的城鄉規劃工作中,生態環境的保護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和研究各個城市的污染問題時,可以發現不同城市出現污染的原因也都各不同相同。在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了各個城市的實際情況以后,發現汽車尾氣的排放是每個城市都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這主要是因為近些年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購買私家車的人也越來越多,使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劇增,這大大增加了汽車尾氣的排放,最終導致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1]。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也很遼闊但是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國的人均占地面積非常的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這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也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例如,在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的過程中,自然農業生產在日常用地中所占的比例要擺在首要的位置進行充分的考慮。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人們日常的居住用地。此外,水資源的保護也十分的重要,雖然我國有比較豐富的水資源,但是發展前期并沒有制定明確有效的措施對水資源進行保護,從而導致我國目前的水資源非常的匱乏。
轉變城鄉規劃理念是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因此要不斷加強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從而能夠在城鄉發展戰略中科學合理的運用生態文明理念,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從生態文明的視角進行審視,將生態優先優先原則堅持下去,并結合城市的特色,將生態文明規劃框架搭建起來,從而使生態規劃理念能夠從城市文化、城市布局、城市定位以及城市功能等方面體現出來。在整個規劃體系中運用生態文明理念,并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總規、控規和專項規劃中,從而使其能夠在整個規劃體系中得到貫徹落實。
首先將“多規合一”規劃推動實施起來,從而使城鄉發展“一張圖”能夠得到實現,使空間規劃體系能夠統一的建立起來,并對城市增長的邊界進行限定,對生態紅線進行明確的劃定,從而使城鄉格局更加的生態集約。同時還要協調不同的規劃空間,例如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城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從而使大的協調格局能夠形成,這其中包括農業發展空間、生態保護空間以及城鎮建設空間等,從而使城鄉空間布局體系能夠 以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有效的建立起來。在進行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中公共政策和關鍵改革措施的實施要以“多規合一”來引導,不僅要對空間布局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還要將空間的功能配套作用突出出來,對城鄉空間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服務功能要不斷的進行強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以及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劃定時也要遵從“多規合一”,這樣才能夠保證邊界劃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使生態、生活以及生產的空間格局關系能夠進行良好的處理[2]。
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使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害能夠盡量的減少,從而使生態環境受到最小影響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城鄉規劃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地的產業結構有利于環境保護;二是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同時當地的產業發展模式還要堅持綠色環保,從而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產業結構以及空間格局能夠以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為原則。此外,綠色生產方式也要加快推進和實施,從而使城市的發展能夠以科技為主導,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并將傳統的產業向生態化方向推進,具體來說就是在傳統產業中應用先進的低碳環保技術,從而使其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利用節約環保意識和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可以綠色安全的開發各種資源。最后要將新興產業向高端化方向推進,使其科技創新成果和關鍵技術的轉化運用能夠得到強化,最終使其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3]。
自然區域和各種開敞空間相互聯系組成的綠色空間網絡就是綠色基礎設施,鄉土植被、雨水花園、森林以及濕地等均包括其中,它們所形成的這個網絡系統是相互聯系和有機統一的。但是就綠色基礎設施這個概念而言也是最近些年才引入的,因此還國內的各個地區還沒有進行大力的推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加快推進城鄉生態文明的建設就要大力建設綠色基礎設施,在這個過程中要將資金投入到位,并對相關的政策不斷的進行完善,同時還要加強規劃,還要將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向群眾們進行宣傳和講解,從而使群眾的參與意識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群眾們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中。
綜上所述,在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和資源嚴重枯竭的當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再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城鄉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環境保護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協調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規劃發展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