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瓊
(內蒙古大學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010070)
農村公路是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和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中共十八大以后截止2017年,全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達到127.5 萬公里以上,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01 萬公里占我國公路網的比重的84%。98.4%的建制村和99.4%的鄉鎮建通了水泥路和瀝青路,極大的方便了農村和周邊城鎮的交通物流。由于線路選擇和規劃區域特征的不同,部分農村公路的路段可能會涉及占用耕地等土地資源、減少綠化植被面積、破壞道路沿線地形地貌、加劇沿線區域水土流失、破壞區域生物多樣性等諸多生態方面的影響[1]。新時代新形勢,必須從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現實問題出發,因地制宜的堅持綠色養護管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并采取積極策略,促進我國在現階段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公路的建設發展存在著廣而散等特點,基層管理養護能力不強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公路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
在前期的實地調研工作中發現,現有農村公路存在抗災能力弱的問題,。部分道路仍處于睛天暢通雨天路滑出行不便的狀況。部分農村地區因為建設之處資金不足致使實際運營期缺少橋涵或是橋涵設計不符合實地情況,導致排水處理不及時。邊遠農牧區農村公路無人及時維修以至于遇到洪澇災害抗災能力更差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同時,農村公路沿線農業垃圾和農村生活垃圾。特別是在農業發展與旅游開發并重的農村地區不乏有公路兩側以及公路內肆意擺賣農家特產,隨意丟棄垃圾和傾倒廢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加之,在麥收季節不少沿公路居住的村民利用農村公路進行晾曬糧食谷物,導致路面垃圾和交通運輸過程中的泥土灰塵結成硬塊,既損毀了路面又容易導致排水口堵塞。
農忙收獲季節超載現象嚴重問題現實存在。在農村公路的建設有限之中由于專項資金,在建設中存在施工相對簡陋和路基路面荷載能力弱的特點。在農忙季節為了節約農業物資運輸成本,不乏有大型運營車輛超負荷超載運輸;致使本來就施工質量不高的路面橋涵收到不同程度損害。此外,農村公路坎坷陡峭路段夜間照明設施不完備,大型超載車輛的通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也發現長期居住農村的農民對農村公路和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高和協作能力薄弱,很多農村地方存在“有人建無人養”的情況。
在農村這樣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并行,保持青山綠水與現代化農業發展并重的現實情況要求下,切實構建生態宜居的農村社會環境是勢在必行的。加強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是構建諧綠色生態的美麗新農村的重要助力。
首先要在意識形態上讓在農村長期居住農民認識并理解加強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這就需要農村公路建設的環保部門做好宣傳工作,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貫徹于農村公路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發動全員自覺遵守保護農村公路生態環境的原則。
多層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灌輸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深入人心。考慮到農民群眾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的現實情況,可以考慮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宣傳畫冊以及墻面貼畫的制作進行深入農民群眾中的宣傳。隨著通訊的發達,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也在使用微信,介于此可以考慮利用微信公眾號,建立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小程序等來喚起并調動農民群眾對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公路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會對今后不斷完善健全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的順利實施和落實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農村公路在日常運營過程中要協調路政、交通運輸、環保等部門做好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于農村公路一般都對遠離城區,如果沒有農村當地居住的農民積極配合和支持,那么再完善的養護管理機制也難以得以推行和落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管理養護指導對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群眾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宣傳和提高當地農民群眾對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可以利用農閑時節,在當地農民群眾中培養一批責任心強的民眾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地方自治的養護人員。培養他們對公路路面、兩側溝渠、邊坡、急流槽、橋涵、導流壩等定期進行養護與清理的基本作業能力和技能。保障農村公路運行通暢,避免造成垃圾擁堵,破壞生態環境。鼓勵成立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維持自治組織,監督農村公路的超載及故意人為破壞等不良行為。適當發放給積極參與到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當地農民群眾經濟補償,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自覺自愿的參與其中,同時也可以補貼農民日常生活。
有限的專項資金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的大難題。要保障農村公路生態保護的資金,解決農村公路資金缺陷就非常有必要構建專項資金的保障制度。設立統一的專用賬戶,在農村當地可以鼓勵村民委員會監督管理落實到各村的每一筆資金,確保資金的合理有效用于正途。與此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各界資金以捐贈等形式為補充農村公路生態保護專項資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配合此項工作,可以考慮對愿意積極配合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并進行一定資金支持的企業實施適當的稅費減免,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積極投入到農村公路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過程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對提升美麗新農村建設水平大有益處,更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