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防
人體缺水,輕則造成口干舌燥,皮膚干燥;重則會破壞人體水循環,危及生命。地球缺水也是一樣,不僅會影響農業生產,而且會產生水資源短缺、荒漠化加劇、沙塵暴頻發等諸多問題。
春旱是指3~5月期間發生的干旱。春季正是越冬作物返青、生長、發育,以及春播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如果此季節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局部地區就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影響夏季糧食的產量。
夏旱是指6~8月發生的干旱,三伏期間發生的干旱也稱伏旱。夏季氣溫高、蒸發大,干旱會影響秋作物生長以致減產,長時間干旱少雨,水庫、塘壩蓄不上水,將給冬春用水造成困難。
秋旱是指9~11月發生的干旱。秋季為秋作物成熟和越冬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秋旱不僅會影響當年秋糧產量,還影響下一年的夏糧生產。
冬旱是指12月至下一年2月發生的干旱。冬季雨雪少將影響來年春季的農業生產。
兩個或兩個以上季節連續受旱,則稱為連旱,如春夏連旱、夏秋連旱、秋冬連旱、冬春連旱、秋冬春連旱等。
僅僅從自然的角度來看,干旱和旱災是兩個不同的科學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干旱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稱為干旱災害。干旱一般是長期的現象,而旱災卻不同,它只是屬于偶發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在通常水量豐富的地區也會因一時的氣候異常而導致旱災。
干旱和旱災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們造成的災難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逐漸增多,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干旱地區的擴大與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從自然因素來說,干旱的發生主要與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減少有關。
干旱常常由于其延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造成饑荒等特點而成為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可分為土壤干旱和大氣干旱兩個方面,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都是降水不足。
從人的因素方面來考慮,導致干旱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人口大量增加,消耗的水資源量急劇上升,破壞了原來的二元水循環規律,導致有限的水資源越來越短缺。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類破壞,水源涵養能力不足,加上有些地方肆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和土壤水不斷減少。
三是人類活動造成大量水體污染,可用水資源減少。
四是用水浪費嚴重,在我國尤其是農業灌溉用水浪費驚人,居民生活節水意識不強,導致水資源短缺。
干旱最直接的危害是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嚴重時形成大饑荒,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存。中國西北一些地區因經常發生干旱,人畜飲水極端困難,被迫進行人口大遷移。
在以水力發電為主要電力能源的地區,干旱造成發電量減少,能源緊張,嚴重影響經濟的建設和人們的生活。
在干旱季節,火災容易發生,而且難以控制和撲滅。事實上,大多數火災,特別是大的森林火災都發生在干旱高溫季節。
應對干旱,需要轉換新思路,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由單一抗旱轉向全面抗旱。全面抗旱應該在重視農業抗旱的同時,更加科學理性地做好城市生活、生產和生態等全方位的抗旱工作,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