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昌隆
(上海藍濱石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1518)
機械制造產業一直都是工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一些新型產業而言,機械制造產業的發展歷史比較悠久,所以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當中,早就已經形成一定的理論基礎以及經驗累積。可是近些年來社會發展速度已經遠超以往,很多全新的科學技術產生,尤其是智能技術的出現,大幅度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同時也使得人們的很多需求形成一定的變化。機械制造行業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為了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已經構建一定的管理模式。目前國內機械制造企業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制度化、產銷一體化、管理體系化以及產品差異化。通過這些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得機械制造企業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進入到本世紀以來,數字化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不斷改變各個行業的運行模式,也包括機械制造行業,企業和企業間所具有的競爭力出現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競爭的強度一直在持續的提升,就目前國內形勢來看,大部分的機械制造企業雖然已經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但是所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特別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相對比較大的。
隨著社會對于機械制造業產品整體需求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制造業當中,同時投資力度很大。所以不同于以往,目前國內的機械制造行業正在出現很大的改變,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一些企業為了能夠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技術以及產品,進而擴大銷路。為了能夠使自己的產品能夠得到更多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行質量體系認證,能夠看得出來,國內制造行業已經開始重視起產品的質量,也不是像以往一樣只著重產量,可是目前的形勢是還有很多企業的產品沒有辦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腳步,因此這些企業就需要尋找轉型之路,從而使得自己產品能夠滿足社會所需。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制造大國,其中一個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我國所制造的產品,并且很多品牌都已經得到很多的好評。之所以國外開始購買國內的機械制造產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內產品的成本相對來說更低一些。但是如果是站在一個長期的角度來針對這個優勢進行分析的話,不難看出該優勢實際上是一種短期優勢,所以能夠看得出來,將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是目前國內機械制造產業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所需要做的就是拋棄以往只追求低成本的模式,而是采用在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的基礎上盡量的使得成本降低。所以目前國內很多機械制造企業都在研究如何有效的控制產品的成本,同時還能夠確保產品具有較好的質量。
上述這兩個問題,已經在很長時間內困擾大多數機械制造企業,而隨著智能制造體系的出現,使得很多機械制造企業意識到想要有效的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品質問題以及成本控制問題,那么就一定要讓自己的企業實現智能制造,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上智能制造之路。
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機械制造產業的未來趨勢就是智能制造。現階段在全世界范圍內,基本上大部分的機械制造企業都走上智能制造這條路,國內企業也是一樣。最近幾年,國內的制造企業都在緊跟著先進技術的發展,同時制定著相對應的發展規劃,從而為實現自己企業的智能制造打好堅實基礎。目前大多數的制造企業都開始以自動化體系作為技術基礎實施智能制造模式的構建,在這個過程當中,針對這些企業同時也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不但要將大多數的機械設備更新換代,同時還要不斷加強信息化的管理。時代一直在變化,產品的需求也一直在不斷變化,相應的針對產品所提出的安全性要求以及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機械制造產業最開始實現的是人工化,20 世紀開始逐漸實現自動化,到現階段開始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對于現階段的機械制造企業而言,在智能制造這一重要背景下,加強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企業的進步,有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近年來,很多機械制造企業為了能夠實現轉型,已經開始逐步實現智能制造,并且很多企業已經有針對性的進行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從現階段的形勢來看,國內已經有一些企業完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設。可是因為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發展相對比較晚,因此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多方面資料的總結,目前能夠看得出來,國內大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主要形成下列幾個問題。
企業員工對于信息化建設并沒有一個足夠的認識,同時整個技術水平并不高,相關人才比較缺失。所謂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屬于一種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所實現的全新企業管理模式,相比于大部分發達國家而言,由于國內計算機的發展時間不長,因此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通過相關的調研資料得知,即便目前國內很多機械制造企業已經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信息化的建設,可是運用情況并不是特別樂觀。另外,相關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目前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之前很多非熱門專業也開始逐漸的被重視起來,可是對于信息化建設這一領域的相關專業重視并不是很多,核心的原因就是國內的一些部門針對信息化建設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并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造成的局面就是不論資金投入還是人才投入都沒有辦法滿足實際所需,導致在目前的人才市場上該專業的人才數量并不是很多,因此也就會造成信息化建設工作無法有效的進行。
企業并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同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規劃并不是很合理。對于一個機械制造企業而言,想要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實現快速的發展,構建一個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同時合理的規劃一個企業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現階段,隨著自動化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更新,使得企業和企業間很容易就會產生差距,同時也會加大競爭力度。因此想要使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一定要構建一個合理的管理體制。可是就現階段大部分企業所面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狀況而言,僅一小部分國企針對自身的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制定,同時還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大部分企業都是按照自身的需求,對其他一些企業進行模仿,在不斷學習的過程當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規劃,但是這樣的方式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規劃,同時還有一點就是規劃并不是完全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所達到的效果并沒有實現預期目標,使得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雖然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但是很多細節出現疏忽。對于企業而言,在實現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非常核心的一項工作就是要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數據庫。不同的行業會對應著不同的發展狀況,同時不同的區域所對應的技術以及經濟基礎不同,就現階段而言,很多企業的管理者沒有完全意識到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對于一些核心技術的處理也不是很到位,因此使得信息化建設工作受到阻礙。另外,對于大部分數據的保存還是使用一些較為傳統的方法,這就會造成數據的分析或者是保存工作均存在著隱患,并且數據的處理工作也沒有辦法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使得信息化建設無法順利開展。
對于一家機械制造企業而言,眼光要放在整體的發展上,進行詳細規劃的制定,同時逐步的按照各個階段的目標來進行實現,進行完善的信息化系統的構建,通過自身生產模式以及業務狀況的分析,對信息化系統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處理,比較核心的環節有兩個,首先是車間生產這一環節,需要實現的包括產品儲存系統、生產執行系統、實時監控系統、質量檢測系統和最終的售后服務,其中質量檢測系統、生產執行系統以及產品儲存系統可以將信息數據提供到相關的人員手中,使得整個生產環節所花費的時間大幅度減少,同時信息的反饋速度也更快。另外一個環節為高級應用管理,需要實現的包括協同辦公、人力資源以及智能商務等一系列方面的內容,主要實現的就是在整體的角度對管理工作進行把控,將重要的信息提供給企業進行分析使用。通過信息化系統的構建能夠使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快速完成轉型工作。
對于智能制造概念而言,核心就是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有效的運用各種先進的智能技術,同時針對生產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及監測,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個性化、靈活化以及網絡化。所以,實現智能制造模式首先要掌握核心技術,其中3D 打印技術就是一項較為先進的智能技術,很多制造企業一旦掌握該技術,那么生產效率能夠得到質的飛躍。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機械產業產品已經能夠達到20 世紀90 年代世界水平占比是30%,達到20世紀80 年代世界水平占比是40%,達到20 世紀70 年代世界水平占比是30%,現階段國內機械制造企業還沒有達到先進的制造水平,主要的原因是缺少人才。所以,對于目前的機械制造企業而言,一定要加強人才培養的力度,針對相關的工作人員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智能制造技術的要領,從而加入到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另外還要在市場中引進專業人才,通過這些人才的引進,提高整個企業的專業水平。只有在人才足夠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夠正常的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
未來機械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實現基礎之一就是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實現,因此能夠看得出來,未來國內機械制造企業要加快建設信息化系統的速度,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統、掌握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擁有專業的技術人才,最終實現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