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
(福建江南春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2019年5月,自然資源部發布了《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明確了村莊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鄉村地區的詳細規劃,是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地管制、核發建設規劃許可的法定規劃。9月,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出臺了《福建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為福建省內村莊規劃編制提出新的編制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普安村為例對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多規合一”且實用性強的村莊規劃編制方法進行探索,以期為鄉村振興大時代下的村莊規劃編制提供參考。
普安村是山腰街道西門戶,位于泉州市泉港區山腰街道與惠安縣輞川鎮交界處,村莊被規劃的高鐵、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分隔成若干部分。村莊產業主要農業生產及小作坊為主,村民外出做生意較多,村莊整體經濟水平尚可,但村莊建設面貌較為滯后,村域內除居民點外多為荒廢耕地。同時受高新區的影響,普安村的發展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2019年,福建省委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印發了《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工作方案》,該試點名單包含了普安村在內的泉港區的七個試點村;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明確村莊發展邊界,鼓勵村民參與是福建省新一輪村莊規劃的總體要求。在編制過程中,從調研方法、技術內容、規劃流程及成果、公眾參與等四個維度對編制方法進行探索,促使規劃成果能夠真正成為普安村全面振興、國土空間管控的重要抓手。
依據省指南要求,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中心村、轉型融合城郊村、保護開發特色村、搬遷撤并衰退村、待定類等五類,針對不同類型提出不同的編制重點,因此尤其重要。
在泉港區城市總規、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中,普安村大部分土地位于產業園區內,未來屬于城鎮開發邊界以內的“城中村”,結合現狀發展實際情況及省指南的分類要求,將普安村劃定為轉型融合城郊型村較為合適。此類型村莊受產業園影響較大,應主動承擔其功能外溢,近期以城鄉融合為重點,提升服務設施水平,新建擴建項目應按照城鎮標準建設,并符合遠期規劃,遠期轉化為城鎮社區。
村莊的發展目標是實現鄉村振興,促進村民生活富裕。結合上位規劃指引將普安村發展定位為:融入產城融合區的示范村,一方面劃定村莊發展邊界,為高新區拓展騰出土地空間;另一方面以產業發展為保障,驅動村莊更新及配套,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圍繞此目標,普安村規劃編制的重點在于明確村莊開發保護格局,劃定村域內各類管控邊界及規模,實現“多規合一”做到“村民能用、政府好管”的實用性強的村莊規劃。
普安村莊規劃入村調研中,主要如下三步進行:(1)資料收集,概括起來為“一表一圖兩清單”,即村莊開展會議記錄表,用于會議證明;疊加土規要素、村界、居民點名稱的衛星圖,用于記錄、核查村莊建設控制線以及實地踏勘參考;關于村莊規劃的資料收集清單及村民基本情況、訴求、規劃意愿的問卷調查清單;(2)交流訪談,即通過村民代表訪談村莊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核對項目與土規的關系是否沖突、農房的建設情況;(3)實地踏勘,重點感知農房、道路、各類設施、歷史文化、地質災害、生態林地、農田以及未來產業及建設空間的實際情況。通過規范化、全面化、精細化的入村詳實調研,能夠有效了解村莊現狀情況,掌握村莊基礎數據與村民的發展訴求。
3.2.1、規劃思路
普安村莊規劃方案的主要思路是:(1)理順“城規、土規”等規劃“打架”的問題,劃定生態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線;(2)落實第二疏港通道、規劃福廈高鐵、沈海高速復線以及漳泉肖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3)探索居民點發展方向,結合發展規模預測、城市路網劃定村莊的建設用地邊界,對居民點建設提出具體的規劃方案以促進改善村莊建設面貌滯后問題;(4)騰出村域內荒廢土地,劃定為高新區產業用地,即提高了荒廢地的利用價值,也促進村莊健康發展。
3.2.2、技術路線
結合省指南要求的八大內容,通過具體的技術路線來實現實用性強的“多規合一”:(1)通過背景、上位規劃解讀以及現狀評估提出規劃思路;(2)從村域方面落實管控邊界、居民點用地布局、配套設施布局、產業空間布局、防災減災規劃等;從居民點方面落實人居環境整治、管控規則、市政設施等;(3)落實近期建設項目位置及規模、近期項目一覽表。
依據省指南要求,成果主要包括“一圖一表一庫一規則”。較以往“模式”化的村莊規劃成果組成,本次普安村規劃結合指南要求進行優化,分階段做通俗易懂的實用性規劃成果:(1)初步方案征詢階段:以三調和用地權屬、農村地籍調查數據為基礎,做到一戶一宅、建設邊界及項目位置規模、土地調入調出等“三核實”;(2)中間成果審議階段:以第一階段為基礎優化“一圖”劃定管控三線,落實“一表一規則”近期項目表及居民點管控規則。(3)最終成果審批階段:成果應根據指南要求完成“一庫”,并檢查數據庫是否滿足入庫要求,同時對成果進行公示。
普安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倡導“參與式”模式進行,堅持村民民意為主體,通過村民代表交流、實地核實等方法進行;同時強化了政府部門、社會力量、村委會及規劃設計團隊的相互聯動參與到村莊規劃編制中來,以“共謀共建共治”方式,編制一個看得懂、易實用的村莊規劃。公眾參與全程分四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入村調研
(1)參與方式:村委、村民代表座談,村委帶隊實地調研,村民抽樣訪談,問卷調查;
(2)規劃團隊關注點:村莊產業發展不足,住房問題不能滿足要求,部分道路、活動廣場等,環境衛生較差,公廁配套不足等問題。
2、第二階段:初步方案征詢
(1)參與方式:村民代表座談,結合二次抽樣訪談參與,微信規劃編制工作組;
(2)規劃團隊關注點:核實農房建設情況(一戶一宅)明確村莊建設邊界、核實建設項目的位置及規模、核實調入調出地塊情況。
3、第三階段:完整成果審議
(1)參與方式:村民大會(與村委、黨員、鄉賢、村民共謀劃),微信工作組;
(2)規劃團隊關注點:核實管控范圍及紅線,核實產業發展用地,核實近期建設項目,商議配套設施落點問題,商議居民點管控規則。
4、第四階段:審批階段
(1)參與方式:公示30日(村莊公告欄、“掃一掃”村民版下載);
(2)規劃團隊關注點:最終核實規劃內容,為下一步數據入庫做準備。
新一輪的村莊規劃是在國土空間規劃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需要用理性的思維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等空間元素的布局,落實管制分區、永久基本農田與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確保村莊開發與保護相互協調,促進“多規合一”;同時也需要用感性的思維考慮村民、社會各界、政府部門的綜合利益。結合普安村村莊規劃的經驗,本文重點強調“多規合一、生態優先、地方特色、村民主體”才能做出“村民能用、政府好管”的實用型村莊規劃,引導鄉村合理管控與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