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波
(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 廈門361012)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居民出游需求強烈,2009年至今我國國內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收入環比均呈兩位數快速增長。另據國家旅游局預測:到“十三五”期末,我國旅游市場總規模將達67 億人次,巨大的市場需求將對我國旅游公共服務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為此,國家部委、省級層面多次下發相關文件,要求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廈門市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詢中心,推動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體系。因此,現階段旅游服務中心體系的規劃布局問題迫在眉睫。
近年來廈門市旅游業快速發展,2018年廈門市接待國內外游客達8900 萬人次,同比增長13.7%,其中境外游客達430 萬人次,同比增長11.4%;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1400 億元大關(達1402.12 億元,同比增長20%;入境游客人數、國際外匯收入等主要旅游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重點旅游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前列2。跟據《廈門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暨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預測,到2020年廈門市將接待境內外游客1.2 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預計達到1680 億元。
目前,廈門市已建的旅游服務中心按照規模等級和權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即觀音山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第二類為旅游集散服務網點,包括分散在中山路、東渡郵輪碼頭、和平碼頭等多處服務網點;第三類為其他旅游服務設施,包括設立在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的旅游服務設施,由其他區級部門或國企設立,部分隸屬市旅游局委托其他單位管理經營。
目前,廈門市現有旅游服務中心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設施以服務網點為主,市級、區級服務設施缺失,缺乏整體設計,未能形成體系;二是設施布局缺乏規劃引導,整體布局出現“重島內,輕島外”的情況,島內外布局不平衡;三是設施與規劃的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商業網點、景點聯系較少。總體來說,廈門市的旅游服務中心設置不管是數量還是空間分布均相對落后,與風景旅游城市的定位不相匹配,急需建立更為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體系,而旅游服務中心的建設更應作為重要抓手進行全市布局。
筆者選取了倫敦、東京、墨爾本、巴黎、新加坡等國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和三亞、昆明、武漢三個國內知名旅游城市,從設置層級、布局模式、運營模式、建筑功能、突出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并總結出以下幾點可供借鑒的經驗:第一,東京、墨爾本、巴黎旅游咨詢網點密布,眾多志愿者提供人性化服務;第二,倫敦、墨爾本、巴黎、三亞旅游信息網絡全覆蓋,旅游服務智能化、便利化;第三,昆明、武漢、倫敦、新加坡的旅游服務中心站點與各類重要交通設施結合布局。
為滿足旅游業發展需求,契合城市建設發展進程,本次旅游服務中心體系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行業發展規劃為依據,并與軌道交通、商業網點、公園綠道、旅游景區等影響旅游活動的專項規劃相銜接,力求實現旅游服務中心等有關設施規劃有效落地實施。項目規劃近期保障重要景點需求,遠期覆蓋廈門全域。因此,筆者建議廈門市近期建設形成“一核四區若干點、島內島外全覆蓋”的全域旅游集散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其中,“一核”即一個市級乃至區域級的旅游服務中心;“四區”即四個區級一級旅游服務中心;“若干點”即遍布全市交通樞紐及主要景區景點的旅游服務網點;“島內島外全覆蓋”即通過“市級旅游服務中心—區級旅游服務中心—旅游服務網點”的層級設置,形成覆蓋全市域的服務中心體系。
城市旅游服務中心選址應當結合廈門城市建設情況,充分考慮道路交通、旅游景區、商業網點、商圈、公園、綠道、驛站的布局。其中,交通條件是旅游服務中心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主要考慮城市主次干道、對外交通樞紐(包括高速公路服務區)、近期建設軌道線路及其站點、BRT 線路及其站點等。廈門市旅游服務中心選址方法,是通過將上述各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賦予一定的權重值,劃定影響范圍,落實到全市空間一張圖上后進行疊加分析,得出全市適合旅游服務中心選址的綜合評價圖,作為旅游服務中心體系選址的重要依據。
1、市級旅游服務中心
依據旅游服務中心選址綜合評價圖,結合廈門市建設實際情況,筆者建議將市級旅游服務中心選址于旅游集散人流量大、交通條件便捷、旅游資源相對豐富的廈門北站片區。
2、區級旅游服務中心
同樣的,筆者建議在本島、海滄、同安、翔安分別建設四個區級旅游服務中心,其中本島片區依托于現狀觀音山旅游集散服務中心進行完善、海滄片區結合嵩嶼碼頭和海滄灣進行建設、同安片區結合同安新城進行建設、翔安片區依托在建大嶝機場進行建設。近期建設的四個區級中心與市級中心空間上分布均勻,近期初步構建形成“一核四區”的旅游服務架構。遠期根據旅游服務網絡細化和城市建設需求,分別在本島輪渡碼頭、本島五通碼頭、海滄區樂活島、集美區舊城、同安區梵天寺、翔安區東坑灣增設區級旅游服務中心,進一步在全市范圍內完善旅游服務中心布局,最終形成“一核十中心”的服務構架。
3、旅游服務網點
為實現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筆者建議在全市合理分布設置旅游服務網點,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務。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都處于旅游服務網絡構架初步階段,服務網點的數量、規模、需求等標準還在摸索階段,通過對比其他城市經驗,在全市旅游服務中心選址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初步估算廈門市旅游服務網點建設規模需求約60-80 個。初步建議至2020年全市設置服務網點62 個,遠期2030年設置服務網點78 個,并按照各自不同特點進行分類。
綜上,廈門市構建市級旅游服務中心、區級旅游服務中心、旅游服務網點的三級結構體系,既能滿足現階段廈門市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又能結合城市建設合理布局,是構建全域旅游服務中心體系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