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芬
(莆田市涵江區新型建材和散裝水泥發展管理辦公室,福建 莆田 351111)
我國的預拌混凝土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形成包括混凝土生產、物流運輸到工程專業服務在內的較完整產業鏈條,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預拌混凝土行業在國家政策支持及市場推動下呈蓬勃發展趨勢,近年來,在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監督檢查中發現生產企業存在一些不足,如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未配備足夠資質的技術人員、實驗人員;原材料管理混亂;污廢水排放不達標,粉塵超標等問題。本文從監管角度,結合工作實際,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看法與見解,探討如何加強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管理。
監管部門應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建成“業主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首先,企業須強化質量意識,制定可行的質量體系文件,并設立由企業法人負責的質量管理組織,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有效運行。其次,監管部門可發布企業質量管理制度清單,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質量保證大綱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質量記錄控制程序、原材料進廠驗收程序等為確保過程有效運行和得到控制所要求的程序文件。監管部門應組織專項的質量保證監督,針對不足開具問題清單,要求企業整改。在監督檢查中發現,企業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
水泥、外加劑、骨料及摻合料是預拌混凝土原材料管控的重點。特別在骨料方面,在天然砂資源匱乏的地區推廣使用機制砂時,要嚴格控制凈化海砂使用范圍,未凈化海砂獨立堆放,避免污染其他混凝土原材料。同時,企業應編制凈化海砂使用臺賬并記錄供應工程名稱及部位。摻合料品種及其摻量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有關規范標準規定,對超摻需經專家進行論證。
預拌混凝土質量記錄應涉及預拌混凝土生產的整個過程,包括原材料進廠驗收記錄、生產過程記錄及出廠交貨記錄等,實現全過程質量可追溯效果。其中,原材料進場驗收記錄需有廠名或場地、品牌規格、數量、出廠質量證明書和有效期內質保書。生產時仔細核對配合比是否正確,檢查用戶報單的準確性,包括坍落度、泵送指標、抗滲要求等,尤其是特殊混凝土的差異性指標。出站時每車都要經過質檢員檢查,檢驗合格后方允許出站。交貨出廠后應跟蹤反饋預拌混凝土至澆筑地點時的狀態,以便收集數據分析,保證預拌混凝土產品長期穩定。
安全是企業生產的紅線,任何發展不得以犧牲安全為代價。企業堅守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牢固樹立管生產也要管安全的 “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定期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電氣設備設施、混凝土運輸車輛及各構筑物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同時為保證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企業須制定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演練,提高風險處置能力。監管部門應定期組織轄區內的企業安全專項檢查,包括對企業隱患排查與整改執行情況的閉環驗證,以及對現場的獨立監督檢查。
企業的日常安全管理,可在生產區域構建監控探頭網絡,24小時的不間斷監管目標。發生異常狀況時,可快速響應并及時處理,切實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可控。
預拌混凝土企業設立的實驗室,須配置充足的軟硬件資源,滿足進行《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中要求的水泥、砂、石、摻合料質量主要控制項目和混凝土配合比、抗壓強度、坍落度、凝結時間等參數的檢測能力。實驗室應配備足夠資質的實驗人員。
企業實驗室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實驗人員的貯備,積極培養人員多崗位能力(取得相應資質),從而提高抵御實驗人員流動造成工作無法開展風險的能力。
作為監管部門,督促企業及時備案實驗室上崗人員,未經備案人員不得上崗從事工作,檢測試驗人員證件齊全,并要求人員必須到位。另一方面,應檢測試驗機構儀器、設備完整,計量器具和試驗儀器、設備必須按規定由當地具備資質的法定部門定期檢定,出具檢定證書,注明檢驗日期與有效使用期限,檢驗人員簽字蓋章。未檢定計量設備或超過檢定有效期的,不得投入使用。
在環保政策與形式逐步收緊的情況下,傳統預拌混凝土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廢水排放及固體廢棄物等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這要求企業有較高的污染控制標準,通過采用先進的粉塵、廢水控制處理裝置,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目標。其中,可考慮采用如下措施:
企業生產區域采用封閉式鋼結構,對于砂石骨料裝卸載過程易產生揚塵情況,建議實行管道封閉輸送,同時設置砂石骨料堆場全方位自動噴淋系統,減少揚塵污染對環境的影響。預拌混凝土運輸過程的揚塵和滴、撒、漏問題也應得到重視。
利用廢水循環再利用技術,充分回收利用水資源,實現廢水的減排目標。在企業生產區域地下設置多級沉淀池及蓄水池,生產廢水、雨水及生活污水匯入沉淀池,經沉淀或處理后的水進入蓄水池內,用于生產區域內清潔用水、車輛清洗及揚塵控制等。需注意的是,這部分再利用水不得用于混凝土的配置。
作為監管部門為促進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綠色發展,應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為激勵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綠色發展,在相關評優評先活動中可將綠色生產作為關鍵評價指標,并實行環保指標的一票否決。
地區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把關混凝土企業資質審查,杜絕出現攪拌站設置失控、產能過剩,導致企業之間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的問題。企業的設置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加快發展的方針,布點方案根據城市規劃建設規模、混凝土需求量以及區域道路交通運輸狀態,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編制。
行政區域外的工程項目供應預拌混凝土時,企業或分廠所在地主管部門應配合工程項目所在地主管部門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
預拌混凝土在有的地方基層仍存在自拌混凝土情況,監管部門應加強預拌混凝土的綠色宣傳,搭建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普通消費者間的采購渠道,鼓勵企業向個人供應預拌混凝土。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在區域企業間建立暢通的交流機制,組織區域內企業同外部優秀企業對標學習,開展業務培訓,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合理改進質量控制及監督機制,確保預拌混凝土企業時刻保持生命力。
本文從預拌混凝土企業監督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入手,結合工作實際,以監管者的角度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加強預拌混凝土企業的安全生產、規范實驗室建設、促進企業綠色發展及合理規劃布局等合理化建議,希望能引導預拌混凝土企業良性發展。應明白的是,企業的監督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監管部門時刻保持謹小慎微的態度,嚴格落實管理職責,不斷強化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管理,優化監督管理方式,正確引導企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防微杜漸,為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并為預拌混凝土全面推廣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