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甲申
(建發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在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設置可以解決諸多問題。比如:設計中所考慮的不均勻沉降問題、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所導致的裂縫問題、由于溫度變化使混凝土內部產生應力的問題等。由此可見,使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謂是好處多多。本文主要闡述了后澆帶的方向形式、后澆帶鋼筋的設置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養護問題。
總體來說,后澆帶主要有伸縮以及沉降兩種形式。伸縮后澆帶要求一般間距三十米到四十米,貫通結構的基礎、頂板、底板和墻板,寬度最低要求八厘米,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安全有效的行為標準。墻板的鋼筋要保證實施錯開搭接的方案,這樣才有利于墻體的穩固性,梁主筋要求貫通,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受力的穩定性。沉降后澆帶與伸縮后澆帶唯一不同的一點就是澆筑時間不同,伸縮后澆帶的澆筑時間是不需要根據實測沉降值進行的,而沉降后澆帶卻恰恰相反,而且其想要進行施工還需要先滿足設計要求標準。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后澆帶的平面位置需要結合多方面結構布置因素進行整體考慮,一般適合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線附近,這樣設置能夠有效減少其受力程度。
后澆帶鋼筋搭接要注意以下要求:選用的鋼筋與筏板、或是墻、梁鋼筋規格型號相一致。后澆帶鋼筋加筋盡量不小于原配筋率的 30%。后澆帶鋼筋通常為雙層鋼筋,如梁和筏板均有面底筋。其方位設置于最上層面筋的下面;最底層底筋的上面。這樣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在后澆帶處,鋼筋應相互通貫。后澆帶兩側應使用鋼筋支架和鋼絲網隔斷,以維護帶內的清潔。避免鋼筋銹蝕或被壓彎、踩彎。或者在作業開始之前先進行鋼筋貫穿工作,再利用鋼絲網模進行隔斷,在接縫作業進行前,作業人員要提前把混凝土面進行鑿毛處理,在分解模型后,表面出現拉板網齒槽,可以有效提升新老混凝土之間的銜接程度,如果有先前并不貫通的鋼筋,作業人員可先在裂縫的兩側打造好不相連的受力鋼筋,等待基礎混凝土澆筑時間達到20天以上后再將受力鋼筋等強焊接。
后澆帶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分為可以解決高低沉降值差異的沉降后澆帶、避免由于溫度變化使混凝土內部產生應力拉裂的溫度后澆帶以及避免由于建筑面積過大受溫度影響而結構開裂的伸縮后澆帶。
后澆帶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防止有害裂縫的出現,因為在施工作業過程中,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可能會受到溫度、收縮不均等各方面影響而出現有害裂縫,而在基礎的結構構造中比如底板、墻、梁相應位置增設一部分臨時施工縫,這些留存的施工縫還能夠起到把結構進行暫時性劃分的功效,等到一段時間后,再對臨時施工縫進行混凝土澆筑填補,從而把劃分的若干結構連成一個整體。
另外,后澆帶最好選擇氣溫較低的時間進行澆筑工作,澆筑材料可以選擇澆筑水泥,或著是含有少量鋁粉的水泥混凝土,這種澆筑材料擁有較高的強度等級。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避免新舊混凝土由于分子不易融合而產生裂縫的情況發生,不然會導致此處結構穩定性較低。設置后澆帶的部位也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模板等方法不同的消耗要素。
在建筑過程中,后澆帶的模板及支架,也是要經過縝密設計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全面思考模板及支架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承載力和一定的剛度,以確保整體的穩定性,這樣才能安全可靠的承接施工中所發生的各類荷載。在支架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也必須注意模板支架的高寬比要盡量小于3,如果出現了高寬比設計要大于 3的情況,一定要及時進行穩定性處理,要不斷通過抗傾覆公式進行驗算,以保證整體結構的安全穩固性。在立桿的設置環節中,立桿的步距最好小于18分米,頂層部分的立桿設置步距應合理降低到小于15分米。立桿上應每步設置雙向水平桿,水平桿應與立桿扣接,立桿底部應設置墊板,在立桿底部的水平方向上還應按縱下橫上的順序設置掃地桿。
值得一提的是,后澆帶設置只能處理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自收縮情況,它沒有辦法處理混凝土溫度應力集中的情況,從結構設計來看,它與伸縮縫也是無法相替代的。所以,某些構造設計師將后澆帶和伸縮縫兩者混為一談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兩者實際上有著很大區別。
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要嚴格按照后澆帶施工標準,萬不可粗心大意,以求可以提高整體施工質量。
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前,要對鋼筋外表所存在的銹層進行清理,同時對混凝土表面做鑿毛工作。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澆筑的厚度要根據相應的操作標準和施工計劃來嚴格控制,防止因為厚度過大對模板形成側壓力出現向外突出的結果,以及尺寸偏差的情況發生。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垂直施工的方位要運用鋼釬進來搗實,振搗器和模板之間的距離要進行嚴格把控,避免混凝土在振搗的過程中出現水泥槳嚴重流失情況。如果混凝土出現了硬化的情況,作業人員可對硬化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對于情況嚴重的裂縫和孔洞,要在后澆帶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使用噴槍對其表面進行清理。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應用的基礎和前提是地下室混凝土澆筑施工,在進行地下室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應該注意遵守相關的施工方案和標準,從而在此基礎上更有效地把控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澆筑的薄厚情況。而且,在地下室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要重視絲網模板分層澆筑的有效利用,從而更好地避免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水泥漿的散失。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工作人員要重點保證混凝土澆筑的密實度是符合標準要求的,切不可出現差錯。
混凝土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應該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至少60天后進行,澆筑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好高于兩側混凝土一個等級,并且最好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進行澆筑,其養護時間不少于15天。關于后澆帶的設置距離,技術人員要充分考慮溫差條件以及收縮應力情況,再通過合理的公式計算得到。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按照施工規范的要求,施工員需要在現場進行施工監督,以確保工程的安全進行,技術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控混凝土澆筑厚度,防止出現混凝土實際澆筑厚度與技術人員設計厚度不相符的情況。在鋼絲網模板處進行垂直施工縫作業時,一定要注意把控澆筑的厚度; 同時,振搗器與模板之間的間距最好大于0.4米,以免水泥漿流失現象發生。
混凝土澆筑成型后,養護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施工標準進行養護,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通常會在鋪蓋篷布或塑料薄膜進行遮蓋后再通過澆水的方式進行養護,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其濕度和水分,結構物的四面最好設置臨時性柵欄,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作業人員不小心進入,從而導致踩踏污染的情況發生。在遮蓋物拆除之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在結構表面涂刷專業養護液進行進一步的養護。在后澆帶進行澆筑工作之前,不可以拆掉模板支撐,否則結構的安全性將無法保障。同時,后澆帶的周邊范圍也要相應進行臨時維護工作,施工設備及其裝備材料盡量不要放置于后澆帶施工范圍內。
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高大的建筑物也隨之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后澆帶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根據本文闡述,我們可以得知,應用后澆帶技術可以對建筑物的整體質量進行有效提高,對建筑設計意圖的實現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