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方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650200)
目前來看,我國對于水電站工程建設進度、質量以及安全方面的風險管理、風險控制意識還有待增強,而項目風險管理能夠對建設項目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地辨別、預防、管理、控制,因此,將項目風險管理引入水電站工程建設中能夠增強水電站建設項目實施的安全性,有助于充分發揮水電站建設項目的功能。
工程建設中風險管理的實質是指通過對建設項目資料信息的收集,對其進行風險評估、風險分析與風險評價,進而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管理方法、技術手段來對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防與控制,最終將建設項目原本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產生的不利影響程度降至最低,以最小的成本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完成。總體而言,我們需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保持客觀的態度,即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風險是客觀存在且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過合理的管理方法、科學的技術手段以及有效地控制措施將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對建設項目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當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是可以預見的,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來規避、轉移、降低風險損失。
水電站工程建設本身的特點(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涉及面廣)決定了其所面臨的風險多且復雜,而各種風險的交縱錯雜增加了對水電站工程建設進行風險管理的難度。因此,我們應對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保持客觀的態度,即風險存在且具有普遍性,這些風險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會因人們主觀意識的改變而消失,不管是在水電站工程建設的前期階段還是實施階段都是必然存在和一定會發生的。
水電站工程建設的周期跨度長的特點使得各種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一些風險會隨著水電站建設項目的推進而消失,而一些風險會隨著水電站建設項目的推進而加劇。此外,水電站建設項目涉及到的組織面較多的特點使得其在每一個子項目實施階段都有可能會產生新的風險,而新的風險又會影響到原有的風險、主要風險可能會轉變為次要風險,同樣次要風險又可能轉化為主要風險,即水電站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具有變異性,人們需要根據建設項目的實施情況及時調整對風險的認識。
水電站工程風險識別是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水電站建設項目的風險識別過程如圖1所示。水電站工程風險識別過程是貫徹整個項目的建設階段的。常用的水電站工程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有:專家調查法、財務報表法、流程圖法、初始清單法、經驗數據法以及風險調查法等,的使用需結合建設項目所處的階段來選取風險識別方法。例如,通過經驗數據法對水電站在工程建設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惡劣天氣等自然風險進行識別;利用流程圖法對水電站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因各組織方關系不協調而可能出現的組織風險進行識別等。
水電站工程風險評估工作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行的,風險評估又稱風險衡量,即通過對以往風險事故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概率論以及數理統計法等對識別出的風險的發生概率、損失程度進行定量的估算或者估計某一單一風險給水電站工程建設帶來的損失。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有主客觀評估法、外推法和蒙特卡洛數學仿真法。
(一)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項目方有意識地將工程建設風險轉移至其他組織方。風險轉移措施主要包含購買保險與完善合同條例兩個方面。由于水電建設項目工期較長,所面對的施工環境復雜多變,因此,通過購買保險可以有效地將項目投資者的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
(二)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措施是指通過合理的手段與措施從源頭上規避水電工程建設面臨的風險,風險規避手段常用來處理水電工程建設所面臨的大概率風險(極易發生)或者是會給建設單位造成較大損失的風險。例如,施工方放棄或拒絕工程項目、向招標方提出合理條件以及采取保守的施工方案等都屬于風險規避措施。
(三)風險控制
風險規避與風險管理的前提是做好對風險的控制,針對水利建設項目而言,風險控制主要包括做好工程合同的風險控制、利用合同形式進行風險控制與優化設計方案進行風險控制。工程合同作為水電站工程建設的主要法律效力文件,是確保建設項目各組織方合法權益的保障。因此,水電站項目管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在簽訂合同時應逐條對條款進行閱讀,充分考慮到條款中是否存在對己方不利的風險因素,防止后期出現扯皮問題。同時,可通過合同形式對風險進行有效地控制。
(四)風險降低
索賠是有效地降低風險損失的重要手段,工程索賠是水電站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當水電站建設項目各組織方出現經濟利益糾紛時,依據合同降低風險是確保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工程索賠貫穿于項目的整個階段,當水電站建設項目出現施工條件變化、組織方案變化、設計變更、不良地質條件等時,各組織方均可按照合同條款進行工程索賠,確保自身合法權益,降低工程風險。
水電站工程建設是一項涉及多門學科、錯綜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建設各個環節解密相連,而水電站建設項目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項目風險來源廣與風險損失大,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管理方法、技術手段來對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防與控制,最終將建設項目原本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產生的不利影響程度降至最低,以最小的成本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