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嵩
(貴州省地礦局114 地質大隊,貴州 遵義 563000)
我國部分企業實際展開礦產資源開采作業的過程中,缺乏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意識,采用了不科學的開采技術和方法,很容易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如山體滑坡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不利于我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低礦山地質災害形成原因及治理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我國在展開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所采用的開采方式呈現出粗狂式特點,導致整個礦產資源開采作業中,嚴重破壞了礦山周邊的環境和生態,礦山周邊的植被數量快速減少,因此嚴重影響了山體結構。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當地出現強降雨天氣現象時,會導致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的產生。
作為常見的地質災害,泥石流以及滑坡具有突發性特點,由于無法提前做好預測工作,因此這一類型地質災害不僅會導致災害區域發生嚴重的經濟損失,通常還會給周邊居民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多雨山地地帶是發生泥石流和滑坡地質災害較多的地區[1]。另外,近年來,受特殊氣候條件影響,無法部分干旱少雨礦區也多次發生了這一地質災害,這同不科學礦產資源開采具有緊密聯系,災害本身會對當地道路產生阻斷效果,同時嚴重破壞房屋以及基礎設施。
當塌方事故產生于礦山山區時,通常也會引發地震。這同礦場開采方式之間具有緊密聯系[2]。通常情況下,多數礦產資源位于地下較深位置,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一旦產生塌方,會導致巨大能力的形成,促使地震的發生。
違規開采以及過度開采是礦山塌方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施工企業運行中,忽視了施工安全性,為了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不斷加深開采深度,形成脆弱的工程結構,這就增加了塌方事件發生的概率。而當開采深度不斷增加時,會產生更多的土層積累重力,當產生塌方事故時,會給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是由于小型地震會在塌方事故產生時形成,盡管沒有較強的震感,但是很容易導致開采區域形成連環塌陷。
礦山開采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大量水資源,因此所產生的廢水量也相對較大,如果沒有采用科學的措施對這部分廢水進行處理,其會向地下逐漸滲入。由于這部分廢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離子,因此很容易導致酸化土壤的形成[3]。在對表層土壤造成污染以后,如果廢水繼續下滲,還會給地下水層造成污染,嚴重污染整個礦山山區水資源,這不僅會嚴重威脅曠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會對周邊居民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產生土壤滲水現象時,會導致當地土壤變得更加疏松,因此會更加頻繁的發生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問題。
礦山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中,違規開采是主要原因之一。當部分礦產資源開采企業運行過程中,沒有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時,實際施工中就很容易出現違規操作現象[4]。例如,部分施工單位運行中為了節約成本,會采用二手采礦設備,這部分設備規格不僅與礦產資源開放需求不符,同時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引發各種礦山地質災害。同時還有部分施工人員工作中缺乏安全意識,頻繁出現違規操作現象,也會增加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
部分礦產資源開采企業運行過程中,將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創造最大化經濟效益方面,并沒有增加資金和技術投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同時還會出現過度開采的現象,這會極大的提升地質災害風險指數。這一現象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礦山的穩定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將對周邊生態和環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壞。
同違規開采相比,不科學開采呈現出較強的主觀性。長期以來,我國在積極加強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為了提升開采效率、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所應用的開放方式存在不科學性,另外,忽視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也增加了各種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
第一,在實際展開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在開采作業以前首先展開全面的礦山現場勘查工作,通過各項參數的深入分析,掌握全面的礦山資料,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進行預測[5]。只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掌握,才能夠提升相關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第二,加大檢測力度,將檢測工作的重點放在礦山地質災害區域,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并同相關管理部門進行溝通,第一時間做好預防和治理工作。
在深入分析礦山地質特點以及地質災害類型的古城中,應提升相關預防措施的針對性。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詳細掌握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范圍、位置等,并提升治理方式的科學性,為避免各種地質災害的產生、降低地質災害發生概率奠定基礎。
例如,針對塌陷這一礦山地質災害來講,在實際展開治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對充填復墾的措施進行充分應用;而針對滑坡這一礦山地質災害來講,要求施工人員在工作中,對安全平臺進行構建,并合理進行排水設施的修建;在治理泥石流災害時,可以對攔擋設施進行建立,對礦山上的松散 物質進行封固,并對疏導通道進行建設;還可以通過加強植被種植,提升綠化水平的方式,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等礦山地質災害。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對于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具有直接影響,然而,我國有關企業運行過程中,不僅應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礦產資源開采效率和質量,同時還必須對可能出現的礦山地質災害的危害性產生深刻認知,在實際施工中深入分析各種地質災害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的治理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