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安
(福建省順天億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使用量也在快速的增長,以前路橋沉降段的承受壓力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嚴重阻礙了道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因此加強對路橋沉降控制、研究道路施工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政道路是城市每個居民出行的基礎設施,它的建設為人們交通出行、生產運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為了避免出現一些安全隱患,相關部門需要對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進行監測,把相關施工技術落實到位。
市政路橋沉降會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橋梁質量下降,施工相關工作人員對整個路橋的施工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施工技術選擇不合理,施工質量就會出現問題,施工企業的信譽也會嚴重受損。在施工過程中路橋沉降是較為為常見的問題,地基下降產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基土質松軟、水位較高、地基不穩定等因素造成,這些問題得不到重視不僅會影響施工進度,施工質量也很難達到相關部門的檢測質量指標,從而容易引起交通運輸事故,因此橋梁沉降段的施工技術對整體的施工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危害人出行,阻礙車輛通行;道路主要的作用是供行人步行和車輛通行,一旦道路壓力過大就會造成路面出現裂縫,最終地基土層結構被破壞,路橋沉降段很容易塌陷,嚴重阻礙車輛通行、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一是臺背地基變形,引起臺背地基變形的主要因素有兩種,一種是地基土質太松軟,相關工作人員沒有處理好地基土質問題,地基遇到壓力較大的物體就可能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另一種是地基壓實度不夠,地基處理時可能需要人工和機械同時合作完成,如果出現工作人員經驗不夠、相關知識和技能不強、施工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現象,這些不利的因素最終都會導致地基設計不合理、壓實度設計不科學,最終導致路橋過渡段沉降過大。
二是路堤變形,一般情況下,回填臺背使用的材料是普通的黏土,再加上受到周圍施工環境、地理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壓實度達不到標準要求,從而使路堤結構遭到破壞變形。
三是橋頭搭板設置問題,路橋搭接處通常會設置支撐點,其受到的壓力比較大,一旦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受到不均勻壓力的影響就會出現壓縮變形的現象,最終導致路基沉降。
一般情況下,對于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基地處理、基坑回填、過渡段與路基路面同時攤鋪、碾壓或者夯實、檢驗夯實是否合格、然后進行填筑至基層底面頂面、填筑基層表面、最終過渡段施工結束,因此施工技術的重難點主要表現在這些施工環節中。
4.1.1 搭板設置的方法
一是在搭板長度范圍內,根據車輛重量的作用力強弱,逐漸增大路面的厚度來提高地基的承壓力,但這種方法的施工難度系數比較大;二是面層頂層與搭板相互平行,這種方法可以解決方法一中的不足之處,還可以解決剛柔過渡的問題。三是預留反向坡度;橋臺與搭板銜接處的標高設置相同,搭板和路面的銜接處大于標高設計,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反向坡度,反向坡度的大小根據預計的沉降差進行設置。
4.1.2 搭板和橋臺銜接的施工
一是錨栓,為了防止搭板出現滑動,一般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搭板和臺背之間設置水平拉桿和錨栓。二是支座,搭板的近臺端的下層一般情況下會鋪油氈墊層,厚度2 厘米左右即可,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板式橡膠支座。三是倒角,為了避免搭板松動產生旋轉破壞周圍的結構,通常情況下會在牛腿上緣與近臺端上緣的位置設置倒角。四是填縫,搭板和橋臺的銜接處會有縫隙,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縫隙進行填充,防止污水等雜物的滲透破壞使用強度,填充物可以采用瀝青、玻璃纖維類物質等。
如果是不設置搭板的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臺后填筑做出縝密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做出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才可以施工。與此同時各個施工環節對填料和壓實度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必要時還需要采用一些施工技巧和應對措施,例如添筑聚乙烯塊、鋪土工格網等材料。
地基處理是確保道路使用質量的基礎,良好的地基是提高路橋沉降段地面使用壽命的保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施工技術進行分析,選擇最佳的施工方案。對于橋背地基土質較軟情況,通常會引起車輛橋頭跳車的現象,隨時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施工人員通常采取采取換填、粉噴樁、超載預壓、排水固結、深層攪拌、高壓噴射注漿、振動碎石樁等方法來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路面的沉降差。除此之外,還要防止地基填充物引起路基地基移位、橋臺移位,因此選擇地基填充物時要根據地基土質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地基使用的穩定性、可靠性。
路橋后臺填筑的是一項難度系數比較大、復雜程度比較高的施工環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有著比較高的技術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較高的綜合素質等。
臺背填筑材料一般選用摩擦性好、輕質高強,性能穩定,易壓實,排水性好的填料,比如砂礫土、碎石土、礦渣等。在臺背回填碾壓過程中,由于該施工區域位于橋臺和路基之間,為使橋臺不受壓路機擠壓震動影響,為了克服橋臺與臺背之間的死角,在靠近橋臺處壓實機械應選用小型壓實機械,且應嚴格控制壓實厚度與次數,并對每層壓實質量進行檢測,合格之后方可進行下一層施工。
橋臺地基要設置在填土的上方,為了提高地基的壓實度,可以采用分層夯實填筑法處理地基,這種施工技術可以鞏固臺后和臺下的使用強度,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比較簡單地基處理措施,例如路堤頂面傾斜松土法,這種施工技術比較簡單、節省人力物力,但它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墻背壓力增大、臺土容易滑動、填土量增加等,不易采用。
此外還要注意橋臺基地應心力和偏心率,一定確保其達到使用的相關標準。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使用質量會采用基地加栓的施工技術,同時為了使栓更加牢固可以采用斜樁進行加固。打栓施工時,等土層沉陷穩定時再把樁身完全浸沒在填土中,這樣可以避免填土塌陷。
通常來說,混凝土預制墻體護坡和石砌壇工防護技術路基維護最為常用兩種施工技術,但它施工成本投入比較高、使用的穩定性較差,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發現槽型護坡是比較好的路基維護施工技術。此外施工人員還要注意設置排水渠道,防止水流不通導致道路積水、滲透,最終破壞地基結構、增大地基沉降的概率。
一是控制過渡段的變形,通常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嚴格監測過渡段的地基施工質量,另一方面要在路橋的邊界處形成一個連續的斜坡。二是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段,從地基到路面過渡的施工過程中,其使用的材料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使用強度,因此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地基過渡段的重要性。三是要設置符合使用要求的過渡段地基結構,一般情況下沉降差小于5 厘米。四是選擇合適的路基結構形式,使用合理的施工材料,例如:鋪土工格柵在橋臺臺背路堤、設置合理的搭板長度和強度。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路橋建設已經成為了各個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對人們的出行、車輛運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提高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使用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增強其使用強度,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視各個環節的施工技術,對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從而優化道路的整體使用效果,推動道路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