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憲春 畢宇燾
(1.通遼市應急管理局,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通遼市科爾沁區水務局,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將農業發展置于首位,為提高農民群體收入水平,圍繞農業生產及種植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重中之重[1]。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夠有效處理農業用水及農業供水之間的關系,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設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涵義看,工程的惠及對象是廣大農民群眾,工程的指導方是當地農業管理部門及政府,工程的效益目標是保障農田用水及保護周邊生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目標需求應與農田區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在對當地的農業主要作物類型、需水特點、生長狀態和規律進行調研后,圍繞當地區域水資源展開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設工作。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水資源調取及利用為核心,節水灌溉技術則在農業用水節約及灌溉水源利用率提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將兩者進行結合,從宏觀上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從微觀層面看,節水灌溉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農作物生長及農業產業灌溉的本身需求。在水資源出現短缺趨勢的當下,農業用水資源的調節及利用是否高效,已成為衡量農業發展水平及配套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從長遠角度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及最大制約因素是水資源。因而,站在農業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將節水灌溉充分運用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是緩解水資源短缺與使用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
其次,發展農業經濟,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的客觀需要。節水灌溉之所以更具效益屬性,關鍵在于其節水特點的發揮。而以往采用的灌區灌井及地表水灌溉方式及技術同步伴隨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外加不考慮實際情況而盲目使用年久失修的水渠進行大水漫灌等操作,既增大了農田區域地下水位上升的幾率,又給農田土地的土壤參數指標造成了破壞,出現土地鹽堿化等問題。受此影響,農田作物生長受阻,產量下降,最后必然帶來農業的減產。相應地,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大力采用節水灌溉理念及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產業效益。
第三,化解農田灌溉區各類問題的有效措施。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各地區農田灌溉區在多年使用運行后,不可避免會產生多種多樣的問題,較為突出的是灌溉方式的陳舊和灌溉技術的單一。此外,因前期不具備較強的水資源節約觀念,農田灌區群眾經常進行晝灌、夜灌及漫灌,如此極大浪費了農業用水資源[2]。在農田水利工程覆蓋范圍內的灌溉區管理上,因欠缺管理人員或管理機制保障,導致灌區管理松散、大小渠漫水、水渠滲漏等問題多發。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環節即引入節水灌溉理念技術,能夠在提高農民群眾節水意識的基礎上,解決因漫灌而引起的水資源浪費問題,從而有效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
節水灌溉技術在近些年的農田水利建設中應用較為普遍,但在一些以傳統農作物生產為主的灌區中,農民群眾傳統種植及澆灌觀念較為固定。因而,要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節水灌溉有機結合,首要前提是做好節水灌溉重要性的普及宣傳,消除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阻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3]。為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借助節水灌溉水利基本建設示范工程,讓群眾看到節水灌溉帶來的經濟效益,從思想上改變固定灌溉理念。第二,農業管理部門及灌區管理者應通過技術人員入區宣傳的方式,近距離演示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第三,因地制宜地選擇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類型。當前,較常使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主要有田間配水、微灌、噴灌、滴灌等。不同的節水灌溉技術形式適用不同狀況的灌區,例如,田間配水在使用中應以水源準確及時輸送為標準;微灌及滴灌主要是對灌溉水量進行控制,以此起到水資源節約的效果;噴灌則在對灌溉區種植農作物類型進行了解后,得出農作物生長所需水量比例,借助壓力設備及泵送設備等,充分利用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資源。從實際應用過程看,應針對灌溉區所處區位及水資源分布情況,合理選用“適宜”節水灌溉技術。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施工周期較長,耗費資金較多,因工程的特殊性,對工程質量的要求也極高[4]。要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質量達標,需要重點關注施工缺陷點及質量通病所在。在這一環節中,尤其要做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的防滲體系設計,解決水利基本工程實施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溝渠滲漏問題。做好施工質量監管及保證后,針對當地區域農田分布情況及農作物生長情況,調研相關數據資料信息,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設計節水灌溉規劃方案,一方面要將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范圍加以擴大,使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確定節水灌溉技術形式,例如,合理選用小畦灌溉、噴灌、滴灌、膜上灌等方式。農田存在地面坡降時,在種植作物類型及種植面積范圍的界定上應對方田或畦田做土質及水源調查,設置額定用水比例。噴灌技術較為成熟,灌溉效果較好。滴灌相比噴灌及漫灌,節水效率分別提升20%和70%。膜上灌主要借助滲水孔實現灌溉。對以上幾種灌溉方式,要充分考察,關鍵是匹配農田區域實際情況。
節水灌溉與農田水利基本工程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兩者共同作用于農業生產本身。要提高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效率,跟進節水農業措施的實施也是創新應用途徑之一。這一環節把握如下幾點:第一,以水資源作為農田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依據;第二,以綜合性農業種植,如立體農業及復合農業作為節水農業樣板,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第三,根據農業所處區域自然環境實施農田覆膜技術,以此降低農田土壤蒸發,為膜上灌溉創造良好條件;第四,選用優質高效農肥,改良農田土壤條件,優選良種進行栽種,發揮農業作物自身的節水性,促進農田豐產,農民增收。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用水的基礎,但要真正實現現代農業生產,還要在此基礎上大力引用節水灌溉技術。作為農田水利建設部門、管理部門、受益農戶而言,應在各自認識節水灌溉重要性的同時,立足農田區域實際情況,科學規劃農田水利主體及附屬工程、做好工程防滲漏施工處理、采取節水農業措施,多管齊下,提高農作物附加值,打造現代優質高效農業。本文就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節水灌溉的結合應用進行了簡要論述,希望可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