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守麗,譚炳全,王 旭,杜愛軍,胡亞飛
(巴南區氣象局,重慶巴南 401320)
雷電災害是自然界中比較嚴重的氣象災害,被聯合國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是僅次于暴雨洪澇、滑坡塌方的第三大氣象災害[1]。目前很多人致力于防御雷電工作的研究,李家啟等[2-4]對典型雷電災害案例進行了分析并對雷電災害進行了風險評估,此外還利用重慶地區1951—2009年人工觀測資料和1999—2008年的閃電定位資料進行了雷暴日數理統計分析,表明雷擊大地密度能很好地反映雷電活動。駱方等[5]利用重慶34個代表站11年的雷災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對做好農村防雷工作提出了對策建議。艾喜臣等[6]對當前防雷減災管理工作提出了措施方法。本文基于重慶市巴南區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總結巴南區氣象局為全面落實氣象安全生產的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的經驗。
巴南位于重慶市主城南部,屬主城九區之一,轄8個街道、14個鎮,面積1 825 km2,人口100萬左右,是全國多雷暴地區之一,年雷暴日最多達45 d,每年均有因雷電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巴南區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企事業單位防雷安全意識淡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一是部分企事業單位制定的雷電災害應急預案可操作性不強,且未納入定期綜合應急演練;二是部分企事業單位雖建立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終端,但在預警信息接收后的處置、反饋執行不到位;三是部分企事業單位雖建立防雷安全管理檔案,但無防雷安全記錄;四是防雷裝置未按要求開展定期檢測及維護工作;五是未建立雷災上報制度。此外,部門監管和鎮街屬地責任落實不到位。有關部門和鎮街在安全檢查中,未將防雷安全工作納入檢查內容,特別是對人員密集場所、政務辦公大樓有沒有進行防雷檢測都不知道,也不督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缺失。
防雷安全監督管理是《氣象法》賦予氣象部門的重要行政管理職能之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雷電災害防御的組織管理工作[7-8]。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國發〔2016〕39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6〕57號)等文件精神,巴南區氣象部門推動出臺了《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巴南區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巴南府發〔2017〕48號)、《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防雷安全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巴南府辦發〔2017〕173號)等一系列推進防雷改革與轉型發展的文件,并組織召開了防雷安全監管工作聯席會議。為全面落實氣象安全生產的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事單位主體責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氣象部門作為防雷安全管理的主要單位,需依法履行防御雷電災害的組織管理職責,做好雷電監測、預報預警、雷電災害調查鑒定、防雷科普宣傳、雷電易發區域劃分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會同相關部門做好防雷安全生產工作[9]。2018年5月,《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巴南區2018年度全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評分細則〉的通知》(巴南安委〔2018〕7號),將防雷安全納入部門、鎮街、區屬國有公司年度安全生產考核評分細則,考核分值為全年安全生產考核的2.5%,全面落實了防雷安全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2018年12月巴南區氣象局組成3個考核小組,通過查看資料、抽查現場等方式分別對全區各行業相關部門、22個鎮街及區屬國有公司進行了現場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上報區安委會辦公室。
召開防雷安全監管工作聯席會議,把雷電風險研判納入自然災害風險研判。從2018年起巴南區安監局將氣象防雷安全執法納入了“三級四方”聯合檢查機制,商務、經信等其他主管部門對安全風險在橙色及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在安全執法檢查過程中納入了防雷安全相關內容。2018年區安監、經信、教委、商務委、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防雷安全檢查以及氣象相關法律法規和防雷安全知識宣講。
2018年6月在督促推進高溫汛期安全生產重點工作中,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將氣象安全特別是防雷安全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全區半年安全生產,對各鎮街的督查。重點監督檢查了鎮街是否將防雷安全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安全生產,是否建立防雷裝置安全檢測結果備案檔案。
重點檢查防雷重點單位是否建立防雷安全管理機構和配置相應工作人員,是否編制雷電災害應急預案或將雷電災害納入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是否開展防雷安全日周月檢查和防雷裝置性能檢測,是否定期開展雷電災害應急演練,是否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發布終端。
2018年在防雷重點監管對象中抽取2家單位作為防雷安全規范化示范單位。從應急預案制定,完善制度,日常檢查、檢測,安全培訓、演練,預警信息接收,科普宣傳等方面開展了示范工作。
2018年,各行業主管部門將防雷安全納入了本部門安全生產檢查,建立了檢測結果備案檔案。2018年3月和4月,氣象局受邀參加了區安監、商務等部門組織召開的工貿行業、商貿行業、危化行業等安全工作會,對氣象安全工作特別是防雷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氣象科技人員向到會的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氣象相關法律法規和防雷安全知識宣講,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防雷安全意識和技能。區教委、衛計委對下屬單位開展防雷裝置安全檢測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提出了相關要求,衛計委還安排了相關經費,有力促進了全區醫院學校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安全工作。
為了做好雷電預警預報工作,2018年氣象局通過門戶網站對外公布了巴南區雷電災害風險區劃,將全區雷電災害風險劃分為極高風險等級、高風險等級和一般風險等級。且巴南區建有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工作站57個(其中部門35個,鎮街22個),2018年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平臺發布自然災害處置信息1 016條,接收人數達2 215萬人次,其中強對流天氣警報76次、預警信號160期。全區無重大雷擊事故發生。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防雷裝置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發后,全區22個鎮街高度重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下發了針對防雷減災工作的相關文件。如一品街道下發了《一品街道辦事處關于開展2018年防雷裝置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一品辦發〔2018〕46號)、《關于印發一品街道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一品辦發〔2018〕105號)和《關于成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一品辦發〔2018〕108號),將氣象安全工作特別是防雷安全工作納入了安全督查檢查考核工作中,組建了應急隊伍、氣象災害防御機構和安全氣象人員,配備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接收工作站值守人員,對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也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由于把防雷安全工作納入全區部門、鎮街的年度安全生產督查,2018年全區28所醫院已全部開展了防雷裝置安全檢測,115所中小學已有110所開展了防雷裝置的安全檢測,易燃易爆、危險場所的防雷裝置安全檢測工作實現了全覆蓋。學校、醫院、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做到了有預案、有機構、有制度、有檢查、有檢測、有培訓學習、有宣傳、有資料,并建立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接收工作站,信息接收有專人處置。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還將防雷安全工作納入了日周月的檢查內容,有隱患排查制度及雷災上報制度,有雷電災害專項應急預案,有雷電防護裝置定期維護制度,有應急演練和氣象安全知識的培訓檔案。
2018年,巴南區氣象局通過“3·23”世界氣象日、科技活動周、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廣泛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引導人民群眾認識雷電,科學防雷、避雷和互助互救,從根本上提升人民群眾的雷電災害防御意識。中石油、中石化、學校、企業、社區等單位紛紛邀請氣象科技人員對企業員工、社區民眾、師生進行氣象法律法規和雷電災害防御知識培訓講座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