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成,朱 萍,季 瀏
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朱亞成1,3,朱 萍2,季 瀏3
1.西藏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咸陽,712082;2.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430415;3.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20024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國際與國內體育課程改革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探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有助于化解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以及樹立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方法對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旨在全面反映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與學科核心素養深入融合提供理論支撐和前期準備。研究表明:學科核心素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概念的界定尤為重要,這是研究的邏輯起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均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機遇主要表現在學科核心素養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指明方向,同時體育教學改革凸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明確重點,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等2大方面。挑戰主要體現在學科核心素養增加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度和內容、學科核心素養加大了體育教師的教學難度、學科核心素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等3個方面。對此,根據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優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1)在指導思想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和“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原則;(2)在改革方向上重點凸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3)在教學模式上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目前國際與國內體育課程改革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體育課程改革特有規律的體現和內在驅動的結果[1-2]。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大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領域重點討論的問題之一,圍繞國家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怎么樣的人為基線。現如今,如何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探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已經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3-4],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大有裨益。有鑒于此,(1)本研究首先探究學科核心素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等相關概念,并對學科核心素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等概念進行界定,明確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是本研究的邏輯起點和研究基礎;(2)把握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機遇,直面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挑戰;(3)在全面分析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挑戰基礎上提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每一門學科應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每一門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任務各不相同,語文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底蘊,數學學科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邏輯思維,體育與健康學科偏重發展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重要的工作之一和指導思想,對學生的素養培育至關重要。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先后頒布和實施了多項政策和文件,以此來刺激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面向全體學生、服務全體學生,切實解決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兩基”目標基本實現,經國家相關部門的批準,出臺政策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改重視“理論知識傳授”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改強調“學科本位、科目繁瑣復雜”為“綜合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改“守舊、機械教學”為“積極主動、師生參與”的教學課程[5-6]。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活躍的課堂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為“立德樹人”和“全面發展”創建施展平臺。
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相互聯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和方向,也讓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有了重點和目標,不會毫無章法,盲目地進行學校體育教學等相關改革。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且受到國際體育課程和國內學校體育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7-9]。在最近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上到國家教育部,下到地方學校,都強調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部頒布文件明確提出“要培養各學段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與此同時,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之間又是相互制約的關系,當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時,學科核心素養便能很好的融會貫通,便能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全面體現和貫徹落實。但如果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處處碰壁,又會影響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只有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那樣才能發揮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各自的作用和效能。
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青少年體育已經成為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青少年體育的主要目標是發展青少年體育、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和養成正確鍛煉身體的方法。發展青少年體育關鍵在于學校體育,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影響至關重要。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一直朝著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育和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方向努力[10]。學科核心素養給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體育教師教學指明了方向。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更新專業技能素養[11],運用專業知識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科學安排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體育教學改革凸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運動認知、運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運動認知即一種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體育教師教導學生多視角多層次學習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康復學、體育與健康、體育道德論等理論知識,強調學生多樣化發展。實行以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為基礎,以體育健康為基本導向,將健康理念深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運動能力即一種體育實踐,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自身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肌肉群的協調,完成特定動作。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自身身體素質有了初步的認識,體育課堂的教學切實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在運動實踐中不斷探索。反復認知探索,加深對項目的熟練度,科學完成競技項目的要求。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側重于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學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并構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12],凸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健康行為和健康知識。將體育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融于日常生活,學習運動康復、預防肌肉損傷、防范安全事故等基本知識,科學進行日常健身訓練,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學校體育教學,摒棄不良行為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端正的體育品格、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以及良好的體育道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側重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運動興趣,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全面發展[13]。良好的體育教育方式造就健康的身體素質,高校改“體育學院”為“體育與科學學院”,中小學改“體育課”為“體育與健康課”,凸顯體育與健康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比重,強調體育與健康密不可分的聯系。學校積極開展體育學術交流論壇,集廣大學者為健康體育教育的發展獻策,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使“健康中國”實至名歸。
一直以來,在我國教學中存在著傳統教學理念深入學校課堂,“副科”地位的體育這一冷門學科并不受待見。一周一節體育課司空見慣,體育課存在的意義僅僅為緩解學生學習壓力,臨近考試“霸占”體育課事件不占少數等社會現象,這是學校體育面臨的現實問題。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本研究主要從學科核心素養增加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度和內容、加大了體育教師的教學難度、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等3大挑戰進行分析。
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對傳統教學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和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要求學生學會健康管理,改善身心健康狀況;要求學生規范行為,弘揚體育道德修養。體育與健康息息相關,傳統體育教學方式沒有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融匯貫通于學生的意識,缺乏科學的健身鍛煉教育,學生的身體狀況差別甚大,營養不良、營養過剩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鑒于學科核心素養[14],無法完全將學科核心素養融會貫通于體育教學。學校體育改革需要時間,學科核心素養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交融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影響著學科核心素養是否融會貫通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師轉換傳統體育教學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生接受新的體育教學方式也需要一段時間,學科核心素養在某一程度上增加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度。體育學術交流論壇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小至地區、市區學校聚集參與體育教學研討,大至省內外、國內外學校聚集體育學術會議,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獻策,為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鋪墊,共同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學術交流論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專業權威性。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硬件設施不齊,體育學術論壇活動開展的平臺受到限制,學科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
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以體育實踐為主,體育理論為輔。體育教師著重培養自身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課堂上多用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忽視體育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下,要求體育教師理論聯系實踐,為學生演繹言語交流結合肢體語言的高效課堂。體育教師各有所長,基于傳統體育教學理念,體育僅作為一門“娛樂”課程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一部分體育教師能完美展現體育運動技能的各個動作,卻無法用專業性語言進行闡述;另一部分體育教師專注于體育理論研究,注重體育科研教育,能用專業性語言進行教學,卻對運動動作的實際操作把握不夠完善,兩者兼顧型體育教師則占比最小。日本教育秉承對體育教師素養嚴格的要求,頒布《教育職員資格法》,審查教師職業資格并定期考核,標準教師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體育教師將體育打造成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體育教師結合體育教學改革的標準,提高自身體育專業素養、更新體育技能知識,學科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體育教師的教學難度。
教育部明確表示,將體育納入中高考。體育的“副科”地位轉為與語數外三科平齊的“主科”地位,“娛樂體育教學”變為“專業體育教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作為升學的重要依據之一,高校錄取以學生體測成績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標準。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測從注重學生體能素質,轉型為“基本運動技能+專項化運動技能”,體育與科學也逐漸加入到學生家庭作業的行列。學生身體素質各不相同,對于“運動細胞”極其活躍的學生來說,這便是天大的“喜訊”,但對于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來說,這簡直可以稱為“噩夢”。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家庭要求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贏在起跑線上。老師要求學生文理體育各科成績樣樣優秀,學生學習任務愈漸繁重,學習壓力增大。從一定程度上講,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體育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在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學校要注重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將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貫徹落實到學校體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要求:強調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基本的運動能力,鼓勵學生積極適應社會生活。體育教學雖然只是人生中的某個時期,卻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國家逐步加強對學校體育的建設,將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落實到學校體育教學,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實施高效體育教學。從以下3個方面對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挑戰提出策略,以期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指導思想上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指導思想以及全面響應“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體育實踐引導著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全面發展”要求體育教師秉承“立德樹人”的宗旨,使學生潛移默化弘揚體育精神、涵養體育道德,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將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加強對體育的認知,將體育“學以致用”于社會生活。人類的健康生活離不開體育這一本源,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生命在于運動等名言皆體現生活中健康第一的思想,體育不再與社會生活脫節。2014年高考改革開始試點,至2019年基本結束,教育部發聲將體育納入中高考。體育與健康課與語數外地位“平齊”,學年進行體能測試,體育與健康課列入家庭作業的隊伍,體育與健康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愈漸重視體育與健康的發展,學校體育教學是重點實施平臺,體育愈漸走向人心、深入人心,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方向上要重點凸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這不僅是教育部的明文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體育教師應了解新時代下體育教學標準,不斷更新自身專業技能,用現代教育思想確保學生汲取最新、最科學的體育運動知識。體育教學改革以來,“應試教育”不再“應試”,傳統“老師教、學生做”體育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全程互動”的豐富有趣課堂教學。體育教師合理運用啟發、探索、討論、研究模式,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大力開展體育學術論壇活動,集廣大體育學者就體育與健康這一大課題的諸子課題進行研討。營造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師生共同研究體育課題、編寫體育科研項目,良師益友的夢想也指日可待。學校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15],培養出思想道德素質高、專業知識技能強、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教學姿態的體育師資隊伍。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積極打破傳統體育教學課堂模式,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16-18]。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皆可被替代的“業余教學”,為專業體育學者進行的“專業教學”。生病不可亂吃藥,運動損傷時熱敷冰敷皆有學問,學科的專業性也能提高身體素養。“室內教學”走向“戶外教學”,學校體育鍛煉場所大多分為體育教室、操場、體育場館。新時代的學生思想活躍,傾向蹦極、滑翔等刺激性戶外運動,但實踐能力不足造成的偶發事件也頻頻發生。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領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解決了這一難題,學校定期召開師生遠足、爬山等戶外活動,加強學生戶外鍛煉,引起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的注意。“家校教學”替代“學校教學”,家校聯合共同打造“家校體育教學”模式。學生利用在學校學得體育健康知識與行為,家庭為學校體育教學的發揮提供實踐場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從2014年我國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意義。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學校體育27號文件”,更是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改革的方向要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基本前提。2016年9月公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在某種程度上為學校體育教學指明方向,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立足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在學科核心素養大力倡導的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既有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有處處碰壁的現實挑戰。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是單方面的責任,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家庭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創造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良好環境和空間,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出謀劃策,共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健康中國2030和體育強國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優質公民和人才。
[1] 趙福學,王云濤,汪明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01):128~137.
[2] 趙富學,程傳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基礎及結構要素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06):104~112.
[3] 季 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02):3~20.
[4] 季 瀏,馬德浩.改革開放40年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回顧與前瞻[J].體育學研究,2018(05):1~11.
[5] 李曉東.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轉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版),2019(03):1~6
[6] 季 瀏,馬德浩.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9,39(03):3~12.
[7] 過旭健.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的體育教學目的觀[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8):154+156.
[8] 杜電電.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11):263~264.
[9] 張培寧.體育教學如何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2):25.
[10] 馮漢哲,張振東.《“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中學學校體育改革的啟示[J].青少年體育,2018(10):35~36.
[11] 費開鑫.學科核心素養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03~204.
[12] 王登峰.砥礪奮進 譜寫新時代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新篇章[J].中國學校體育,2018(06):6~8.
[13] 鄧若鋒,鄒美文.培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操作要義[J].中國學校體育,2018(01):37~40.
[14] 蘇海濱.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貫徹的理念[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01):130~132.
[15] 鄭先常,邵 斌.建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114~117.
[16] 劉亞茹.高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以濟南市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17.
[17] 潘 勤,紀 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體育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05):23~26.
[18] 尚力沛,程傳銀,趙富學,等.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課堂轉向與教學轉變[J].體育學刊,2018,25(02):68~75.
Research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ZHU Yacheng1,3, ZHU Ping2, JI Liu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415, 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e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ary core literacy helps to re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establish Cultivate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s.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s. It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school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concep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research.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re interrelated and mutually restrictive, with the main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opportunit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re orientation of the discipline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is the clear focus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sports disciplines. The challeng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and content of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increases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increases the learning pressure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the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re put forward: First, the concept of “Lideshu people” and “health first” should be 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guiding ideology. Secondly, in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the emphasis is on highligh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s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rdly, constructing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mode.
Core literacy; Core literacy of disciplines;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G807.0
A
1007―6891(2019)05―0104―05
10.13932/j.cnki.sctykx.2019.05.24
2019-05-20
2019-06-13
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藏族大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FLB18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