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大阪要建日本第四條“中華街”?據日本《朝日新聞》16日報道,大阪華商日前發布的“大阪中華街構想”概要遭當地商戶強烈反對,“唐突”“難以實現”等批評聲甚囂塵上。日本相關人士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于是否建“中華街”,日中商人還要多花時間溝通協商。
目前,日本的橫濱、神戶和長崎有三條歷史悠久的“中華街”。它們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同時也吸引著眾多海內外游客。《朝日新聞》稱,由約40名中國商人組成的“大阪華商會”提出,將大阪市西成區的飛田本通商店街打造成“大阪中華街”。根據構想,在2025年之前,這條街將修建4座中式牌樓,引入包括中國各地風味餐廳等在內的120家店鋪,旨在創造224億日元的年銷售額。“大阪華商會”理事長林傳龍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希望通過打造“中華街”,造福大阪及其周邊民眾。
然而,這一設想卻遭到當地日本商戶的強烈反對。大阪飛田本通商店街振興工會理事長村井康夫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大阪華商此舉缺乏地域意識,沒能和當地商戶進行有效溝通,大家對中國商人的怨言由來已久。
村井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這條商店街上有11家中國商人經營的“卡拉OK居酒屋”。他們不按規定分類處理垃圾,噪音過大、營業時間過晚等問題讓當地民眾飽受困擾。村井說,他們開始還嘗試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卻因對方日語水平有限無法深入交流,導致諸多問題懸而未決。此外,中國商人的到來導致地價上漲,也是引起當地民眾不滿的原因之一。
林傳龍向《環球時報》記者坦言,“大阪中華街”構想事先沒有征得當地商店街的同意,現在正在加緊和當地商戶溝通。
原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客座研究員老田裕美不久前剛去過飛田本通商店街。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很多中國游客喜歡去大阪旅游,但無奈這條商店街并未受惠。街上很多店鋪關門,儼然變成“卷簾鐵門一條街”。
村井康夫對此毫不避諱,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受到日本經濟衰退和老齡化等問題影響,商店街上原有的80家店鋪已經關閉30家。但即便現實如此嚴峻,他仍不認為打造“大阪中華街”可以為當地經濟注入活力。村井說,這些年日本出現很多永旺這樣的大型購物中心。它們集購物、餐飲和娛樂休閑等設施于一體,幾乎涵蓋商店街現有的店鋪類型,這是導致商店街競爭力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就算建成“中華街”也難以改變這一現狀。
常年生活在大阪的老田裕美分析稱,與日本現有的三條“中華街”不同,飛田本通商店街在歷史上與中國并無淵源,想必日本人很難接受一條“硬凹”出來的“中華街”。村井康夫也有類似擔憂,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地區本身缺乏中國元素,最怕改造成“中華街”后得不到客戶認可。老田裕美分析說,要想推進“大阪中華街”構想,必須得到當地商戶支持。目前他們的強烈反對并非出于瞧不起中國人,而是希望華商能按當地規矩辦事。老田強調,雙方必須多花時間、有效溝通,才能共同為改善地域經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