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典
小時候摔跤了,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后摔跤了,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堅強地爬起來,沒有再哭。
長大后的我們,告別時都愛強裝灑脫,告別時都在強忍思念,躲得了對酒當歌的夜,躲不了四下無人的街。
堅強不是錯,但有時候堅強卻很難被理解。一個人堅強得太久,連自己也忘了自己軟弱的樣子。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安迪接到總編米蘭達的指令,要她親口告知原本的第一助手艾米莉,她已經取代艾米莉成為巴黎國際時裝周的隨行助手——盡管艾米莉無比渴望這次行程,并為此節食幾個月,甚至在接到安迪的電話時被車撞倒,傷痕累累住進醫院。可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她只有泄憤似的往自己的嘴里填充著食物,尖銳而犀利地評判著安迪并不是真心熱愛那些時裝和這份工作,沒有號啕大哭,也沒有歇斯底里。
最后,她簡單而又蒼涼地說了一句:不要說什么了,你走吧!
當堅強變成了習慣,連最起碼的釋放都成為一種奢望。我們會為了電影中柔弱可憐的女主角掬一把同情淚,卻在看到艾米莉壓抑的表情時,覺得難以言喻,百味雜陳。
假裝堅強的人不敢釋放自己內心的痛苦,將自己鎖在自己建造的壁壘中。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假裝堅強,因為太怕被看穿那些華麗而脆弱的外殼。其實,假裝的堅強不過是單薄的偽裝,像肥皂泡一樣輕輕一碰就滅于無形。
承認吧!堅強是場強撐的演出,表演者在臺上賣力地表演,觀眾在臺下應聲寥寥。
如果可以重新開場,你,愿意卸下你的假裝嗎?
(指導教師? 劉 劍)
【評點】
此篇習作的立意之獨特不失為本文的一大亮點,有為文者,多勸人表面應當堅強不示弱,但是作者在這里卻一反以往的常態,反其意而用之,勸誡讀者也要適當地學會展示自己的弱勢面,不可佯裝堅強,其獨到之處可見一斑。文章從不同時期對“摔倒”的不同反應開始引入,娓娓道來。作者在文中多以對比和例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可見其論證之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