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風霞 陶瑾
【摘要】目的 探討四級康復鍛煉療法在腦出血穩定期病人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入腦出血病人10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四級康復鍛煉療法,比較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和Fugl-Meyer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康復護理干預3周后的ADL和Fugl-Meyer評分分別為(61.88±10.69)分、(56.04±5.21)分,優于對照組的(51.94±9.75)分和(45.91±2.8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級康復鍛煉療法在腦出血穩定期病人康復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護理;腦出血;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2
腦出血是一種起病突發,病情嚴重,常伴有術后功能障礙的疾病,其愈后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進行性的多個智能功能區域障礙的臨床綜合癥,包括記憶、語言、視空間能力、應用、辨認、執行功能及計算力等認知功能損害,而且在智力衰退過程中可伴發情感或行為學癥狀,這些功能障礙會導致病人的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和工作能力明顯減退,并出現人格和行為的改變[1]。術后穩定期需要早期的康復鍛煉,但臨床工作中,卻發現缺少一套分層次適用于不同腦出血穩定期病人的鍛煉療法[2]。早期的康復干預成為改善腦出血愈后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措施,并能提高腦出血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我科對腦出血穩定期進行了四級康復鍛煉療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入腦出血病人100例,通隨機分成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40~82歲,平均(63.1±2.3)歲。對照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41~81歲,平均(83.2±3.3)歲。
納入標準:①經頭顱CT檢查獲得證實,符合關于腦出血診斷的相關標準;②經積極治療,已安全度過腦出血急性期,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組織器官及系統的嚴重疾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測量生命體征,查看病人的病歷,宣教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四級早期活動與康復鍛煉療法。包括如下主要內容:①第一級為患者無意識,由護士對病人四肢的被動聯合活動每天2小時。每個關節的主要方向重復10次。如上肢,手指的屈曲和伸展手腕的屈曲;肘屈曲,伸展,外展,內收;肩屈,外展,內旋,每2小時一次。②第二級意識恢復,指導老師指導。首先康復治療被動關節活動,每個關節的主要方向重復5次;然后幫助患者重復聯合運動,同時鼓勵患者做抗重力和阻力運動,目標是向各方向前進較少重復5次。如果病人可以配合完成積極的聯合活動,協助為端坐位,努力堅持至少20分鐘。③第三級為了患者的意識清晰,可以舉起手臂反對重力,從第二級到第三級。在第二級活動中,增加幫助病人坐在床上。④第四級為患者意識很清晰,可以反重力提升腿,從第三級進入第四級。在第三級的生活有動力幫助患者從床上坐在床頭椅上。在此基礎上進行培訓練習患者站立遠離床,走路。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使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ADL方便評估,可靠性,靈敏度高,不僅可以用于治療之前和之后評估功能狀態,并且可以預測的治療效果,住院和預后。評估共10項包括大小便控制,上廁所,吃飯,修飾,轉移,穿衣,爬樓梯,洗澡,取決于你是否需要幫助為四個等級0,5,10,15點,一共100分。
Fugl-Meyer 評分[4]:用于評價肢體運動功能,得分越高,肢體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23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進行統計描述,通過對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康復護理干預3周后的ADL和Fugl-Meyer評分分別為(61.88±10.69)分、(56.04±5.21)分,優于對照組的(51.94±9.75)分和(45.91±2.8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研究發現對腦出血穩定期病人進行為期3周的四級康復鍛煉療法,可以提高ADL和Fugl-Meyer評分,可以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有利于預防患愈后的肢體癱瘓和認知障礙。
腦出血穩定期病人的社交技能、認知功能訓練、生活技能衰退防治工作,已經成為康復醫學領域面臨的長久困擾難題一[5]。對腦出血穩定期病人進行四級康復鍛煉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并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防和延緩腦出血病患者的病情向惡性發展,對腦出血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可以預防或延緩智能衰退,通過對患者鍛煉患者動手能力。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示范的動作一定要慢,勞逸結合,循序漸進的鍛煉。
四級康復療法應用于腦出血穩定期病人較好,它包括初期對患者能否進行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的評估,進行不同層級的功能鍛煉,是一個分級逐步加強,循序漸進的鍛煉過程,考慮到患者的耐受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 璐.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在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鍛煉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6):48-50.
[2] 馬彩霞,韓慧慧.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4):68-70.
[3] Heinsberg L W,Turi E,Ren D,et al. Evaluation of APOE Genotype and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Biol Res Nurs,2018,20(2):177-182.
[4] Amano S,Umeji A,Uchita A,et al. Reliability of remote evaluation for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and 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in hemiparetic patients after stroke[J].Top Stroke Rehabil,2018,25(6):432-437.
[5] 段 軍.針刀聯合按摩治療腦出血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8):76,7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