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錄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把信息技術課程總目標定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筆者在教學中就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學科整合、信息社會責任培養等四個方面作了積極探討實踐,獲得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信息素養
當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了“堅持立德樹人的課程價值觀,培養具備信息素養的公民”的基本理念,把信息技術課程總目標定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發展的敏感度和適應性,幫助學生學會有效利用信息社會中的海量信息、豐富媒體和多樣化技術工具,優化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將信息技術教學從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學生信息素養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據新課標精神,結合我和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注重小組合作、項目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采用小組合作、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通過確定項目、自由小組組合、確定主題、綜合實踐、成果展示等環節,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過項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信息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幫助他們探究數據與計算的知識,提高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如在Frontpage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完成一個關于介紹家鄉瓜州(旅游、生活等)或自己學校、班級等的網站制作,向他人宣傳自己的家鄉、學校、班級等。任務布置以后,各小組成員確定網站的主題與框架后分工合作,各自完成一個頁面,然后將各成員的作品進行匯總、鏈接形成一個網站。通過任務的完成,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意識,提升了信息素養。
二、注重實踐活動設計,培養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結合課堂教學,在教學之余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可以形成濃厚的校園信息化氛圍,促進學生信息技能的鞏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如每一學期安排一次大型的信息技術周活動,通過組織作品展覽,作信息技術前沿知識講座,組織信息技術應用類比賽等活動,形成了濃濃的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的氛圍。還可以利用校園網、櫥窗、宣傳欄等展出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給學生提供一次展示才能的機會,在校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組建興趣活動小組,增強部分學生信息特長,有利于提高學生信息素。近年來我們堅持在高一年級開展電子板報、多媒體制作為主要形式比賽活動,高二年級開展以網頁制作為主要形式的課題研究活動,完成了“關注少塵暴”“關注西部學子”等一批優秀的課題研究作品并參加了一些省市級的比賽,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知識技能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以較好的培養。
三、注重學科整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信息素養
課堂教學作為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同樣具有“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目前,黨和國家致力于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學校建設標準,隨著教育信息化2.0計劃落地生效,學校“三通兩平臺”建設迅速推進,教育云平臺應用日益廣泛,學校計算機網絡已進人了每一個教室,多媒體教學平臺遍布每個教室,開放的學習環境,線上線下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能化平臺整合環境。教師利用先進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整合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學校通過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推進網絡教學,探索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努力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無論是語文、數學、英語、地理、歷史還是音樂、美術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其他學科學習,也可以引導學生協助其他學科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來達成教學目標,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學科學習任務,使學生學的知識更多和更廣,還節省了學習時間,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信息素養。
四、注重案例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
信息化社會中每個公民都要盡到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方面的責任,需要我們更加注重學生信息責任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案例,讓學生針對案例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如教學“信息安全與信息社會責任”一節時,通過信息系統中個人信息泄露與數據安全方面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對真實的案例的學習與內省,感受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性。在講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知識產權”時,設計“發生在周圍的由于被他人侵犯知識產權而受到經濟損失的實例”、“你所了解的由于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而遭到起訴的事件”等,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所提的要求,自己上網去查閱相關的內容,從而建構這兩小節的知識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提升了學生信息安全和遵守信息法律法規的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信守信息化社會道德和倫理準則,較好的達成了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
[2]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000.11.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04.
(作者單位:甘肅省瓜州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