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他復雜矛盾的情感,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重點難點】
1.通過反復朗讀詩歌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2.通過品味詞的語言感受詞人的豪放風格。
【學習方法】
1.認真完成預習任務,了解作者蘇軾及作品相關背景。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借助“背景”,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主題導入
《三國演義》主題曲音頻導入。PPT展示《三國演義》主題曲部分歌詞。
二、目標解讀
1.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2.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他復雜矛盾的情感,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3.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教師提醒學生學習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
三、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明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一生宦海沉浮,總結自己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此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鼻磯時的感懷之作。(PPT展示)
四、學生音讀
明確: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PPT展示朗讀節奏。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后個別學生展示朗誦。
五、預習檢測(意讀)
1.本詞作為懷古詠史詞,所臨何地?所思何人?明確:赤壁。周瑜。2.請找出詞中既寫景又寫人的過渡句。 明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3.分別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本詞上下闋的內容。明確:上闋:赤壁之景。下闋:赤壁之人。
六、合作探究(情讀)
1.從詞中上闋選擇一句集中寫景的句子進行賞析。要求從煉字、藝術手法方面說說詞人描繪了怎樣的赤壁之景,詞人通過描寫赤壁之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亂”寫出了巖石之險怪,“穿”寫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此句用夸張手法寫出了赤壁江山之“形”;“驚”寫出了江水之澎湃,“拍”寫出了浪濤搏擊江岸之有力,此句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赤壁江山之“聲”;“卷”寫出了浪濤翻滾力量之浩大,“雪”寫出了浪花之洶涌,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赤壁江山之“色”;這三句從正面描寫赤壁江山的勝景,形、聲、色俱全,勾勒出一幅雄奇壯麗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的豪邁之情。
2.三國“一時多少豪杰”,作者為什么卻選擇周瑜這一個英雄人物呢?對周瑜形象的刻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通過二者的年齡、婚姻、外表、職位、際遇對比分析,表達了作者通過懷古來抒發自己功業未成的感慨,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七、精講點撥
1.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簡單點評。概括全詞的內容,感受作者曠達灑脫的人生態度,總結本詞的表現手法。2.學生齊讀品味作者情感。
八、課堂小結
PPT展示:“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學生齊讀)
九、深情朗誦——深刻感悟
PPT展示:大江東去,千古絕唱。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課后鞏固訓練
春日即事
作者: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教學反思: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被貶黃州之后所作,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詠史懷古類宋詞。作者按照詠史懷古類詩詞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的基本結構,寫出了自己游赤鼻磯時想起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周瑜以此來抒發自己雖然仕途坎坷不順,但是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樂觀曠達情感。
根據人教版語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單元單元提示所述:“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性,欣賞時要反復吟誦,體會其聲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景與情渾然交融的意境。”因此我把教學本首詞的重難點放在通過反復朗讀詩歌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通過品味詞的語言感受詞人的豪放風格這兩點上。
在具體教學中我先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音頻,并用PPT頁面展示音頻的歌詞,以便讓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本堂課重點分為“音讀”“意讀”“情讀”三個環節,首先通過“音讀”讀準字音,把握整首詞的節奏,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接著通過“意讀”把握整首詞的意思,以便更好地感受詩歌情感。由于課前已經安排學生進行預習,所以在這一環節就選擇用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來檢測預習成果。最后進行“情讀”,在“情讀”環節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兩個問題,得到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也就能夠進一步地感受作者的豪邁風格和曠達情感。
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對蘇軾的豪邁風格和曠達情懷有更深刻的理解,樹立笑對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