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朋



【內容摘要】化學概念教學過程中采用聯系生活經驗、體驗性探究、粒子模型等直觀形象手段,以及對比分析法等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初中化學概念。
【關鍵詞】化學概念 直觀性概念 關聯性概念
化學概念是化學思維的工具,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概念時,時常感到難理解、易混淆。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化學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借助直觀形象手段,促進對直觀性概念的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生活經驗、化學實驗、模型等)展示化學概念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
1. 聯系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兩個概念后,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知。
2. 設計體驗性探究實驗
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教師演示“方案一”,學生分組進行“方案二”和“實驗5-1”探究活動(表1),親身體驗到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再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引導,最終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二、運用對比分析方法,促進對關聯性概念的學習
化學概念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相似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的化學概念,從而達到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概念的目的。
1. 表格對比分析法
學習完“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后,教師帶領學生設計表2,對四個概念進行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 概念圖分析法
教材第三單元“構成物質的奧秘”中涉及到的概念多為抽象概念,概念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應用概念時也常常容易混淆。采用概念圖分析法(圖1),能直觀快速地把握一個概念體系,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改變只是簡單地記住一些孤立的、零散的事實與概念的現狀。
3. 思維導圖關聯法
“化學式”概念的教學若僅僅孤立地給出教材中的定義“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學生很容易就記住概念的內容,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卻經常摸不著頭腦,找不到方向。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帶領學生繪制“化學式”的思維導圖(圖2),將與化學式相關聯的知識點整理歸類,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
概念的引出不僅是為了知識表述的簡約性,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思維,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運用已學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在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化學概念的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魏林明. 在初中化學復習中應用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實踐[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11):45-47.
[2] 陸庭鑾. 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處理[J]. 化學教學,2012,(9):28-31.
[3] 任慧 莊山.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及概念間關系的研究[J]. 化學教與學,2015,(2):17-18.
(作者單位:深圳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