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威,衛鑫
?
對裝備試驗鑒定模式轉型發展的思考
熊威,衛鑫
(91550部隊,遼寧 大連 116023)
基于未來戰爭特點和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分析了傳統試驗鑒定方法的不足,研究了美軍裝備試驗鑒定現狀及特點,結合裝備試驗三個環路,從頂層設計、作戰試驗鑒定、試驗鑒定資源規劃和管理、多靶場聯合試驗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試驗鑒定;作戰試驗;試驗資源;多靶場聯合
隨著一系列高新技術在軍事上的密集應用,戰爭形態、軍隊編成和戰場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傳統戰爭注重武器裝備的火力、機動與防護能力,而新一代武器裝備則更加強調精確打擊、系統互聯、互通以及互操作性,高技術、信息主導、體系對抗、效能制勝將是未來戰爭的特點。信息化、系統化和一體化成為未來武器裝備發展趨勢,作戰效能、作戰使用性和體系貢獻度等直接關乎實戰能力的指標,將是裝備試驗鑒定的重中之重和落腳點。立足裝備試驗鑒定現實,放眼未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我軍武器裝備試驗鑒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
傳統的武器裝備試驗鑒定主要是在裝備壽命周期的設計定型和生產定型階段開展的,由基地試驗、部隊試驗和部隊試用三個環節構成。基地試驗和部隊試驗在設計定型階段開展,先通過基地試驗驗證裝備技術性能,后經過部隊試驗考核作戰使用性,為裝備設計定型決策提供依據。部隊試用在生產定型階段結合部隊戰備訓練開展,考核裝備質量穩定性和性能一致性,為生產定型決策提供依據。傳統的裝備試驗鑒定普遍存在“重基地試驗、輕部隊試驗和試用”的現象,同時存在考核內容不全、考核條件不嚴、考核標準不高、執行政策不到位等問題,部分新研裝備列裝后不好用、不管用[2],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試驗缺乏統籌。試驗由不同部門和機構分別組織實施,各單位的試驗需求和試驗活動沒有進行科學統籌,對于不同階段試驗或不同性質試驗往往只有個別試驗鑒定單位和機構關注,試驗內容安排缺乏全局考慮;②試驗條件不全。傳統試驗開展僅限于在現有基地試驗或部隊訓練場地環境和背景下,復雜電磁環境和對抗條件下的試驗開展不夠[3];③作戰試驗鑒定開展不足。傳統試驗對裝備作戰、保障效能及作戰適用性等考核內容和要求沒有系統、明確的規定,主要是通過部隊試驗在接近實際使用條件下,對裝備進行一系列外場試驗[4]。試驗評估指標與實戰化要求差距大,試驗數據在評估裝備作戰效能、作戰適用性和體系貢獻度方面支撐不足。
美軍武器裝備試驗鑒定采用“分段實施、全面考核、綜合鑒定”模式,主要進行研制試驗鑒定和作戰試驗鑒定[5]。研制試驗鑒定主要對武器裝備技術性能做出鑒定,作戰試驗鑒定主要評定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和作戰適用性。美軍不斷加強試驗鑒定領域規劃和管理,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變化和武器系統采辦發展要求,美軍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并開始大力推進研制與作戰一體化的試驗鑒定理念和做法,具體為:①在采辦初期階段由軍方系統項目辦組建一體化試驗小組,小組成員包括項目辦、用戶、作戰試驗鑒定機構、承包商、試驗保障機構、試驗鑒定客戶咨詢辦公室等部門或機構的項目負責人;②對大部分的獨立研制試驗和作戰試驗進行綜合研究,在試驗鑒定主計劃內建立一體化試驗計劃并開展研制與作戰一體化試驗;③建立試驗數據共享數據庫框架,實現各試驗機構和承包商間的試驗數據共享等,力爭“一次試驗,多方使用”[6]。美軍的研制與作戰一體化試驗理念和做法,有效地提高了裝備試驗鑒定能力和效益。在以往美軍的一些試驗(比如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海爾法反坦克導彈試驗等)中,一體化試驗鑒定策略大大節約了試驗資源和經費,并提前了新裝備投產使用的時間。一體化試驗鑒定模式作為一種高效費比的試驗模式,受到了美軍的高度重視,并已經成為美國國防采辦中的重要策略。
美軍采用統一管理與分散實施相結合的武器裝備試驗管理體制,在試驗鑒定上建立了以國防部長辦公廳為主、三軍為輔的獨立試驗鑒定體系。國防部是美軍武器試驗鑒定的最高領導機構,內設國防系統局和作戰試驗鑒定局分別負責武器裝備研制試驗鑒定和作戰試驗鑒定。各軍種自1999年開始,陸續進行了組織機構改革,各軍種均將研制試驗鑒定和作戰試驗鑒定合并,并設立了試驗鑒定司令部,實現了各軍種武器裝備試驗鑒定的一體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美軍新武器裝備試驗鑒定效益。
美軍高度重視武器裝備作戰試驗鑒定。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美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試驗鑒定經驗,并形成了較完整和規范的體系。在組織結構上,美軍作戰試驗鑒定機構自成體系,直屬于國防部長直接領導的作戰試驗鑒定局。作戰試驗鑒定局是美軍武器裝備作戰試驗專門領導機構,如圖1所示,直接向國防部長匯報工作,并代表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獨立、公正的作戰試驗鑒定報告,監管國防部重點靶場和試驗設施基地,審批重大國防采辦系統和指定監督計劃中的作戰試驗鑒定計劃,監督主計劃中的作戰試驗鑒定,審定重大系統采辦的作戰試驗鑒定資金等。各軍種也都設置了作戰試驗鑒定機構,獨立完成作戰試驗鑒定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并提交獨立的作戰試驗鑒定報告。

圖1 美國防部作戰試驗鑒定局組織機構
在職能發揮上,美軍將作戰試驗鑒定貫穿于裝備采辦全過程。相關鑒定機構在計劃的方案評估期間就介入到系統的采辦過程中,每個階段都進行作戰評估,持續發揮作用。這樣能夠及時并充分地發現問題,減少技術風險,獲得足夠的試驗數據,為采辦管理部門的階段決策提供客觀、有力的支撐,較好地保證了美軍裝備交付部隊時的作戰性能,有效縮短了新武器戰斗力生成周期。
美軍方試驗鑒定資源包括國防部重點靶場、試驗基地和各軍種試驗鑒定資源。美軍非常重視試驗鑒定資源的科學管理和規劃[7],以提升試驗水平。美國防部指南3200.11規定,重要靶場和試驗設施是國防部指定的核心試驗鑒定基礎設施和相關人員,它們可為國防部采辦系統提供試驗鑒定能力支持,必須作為國家重要資產受到保護。美國防部在2002年進行了試驗資源整合,將原有21個國家重點靶場削減為19個。2004年,美國防部試驗資源管理中心成立,針對國防部試驗鑒定基礎設施和資源需求,每兩年進行一次未來10年國防部試驗鑒定資源戰略規劃的調整,并統籌各軍種和各國防業務局試驗鑒定活動預算,實現對試驗資源的統一規劃與管理,確保科學使用試驗經費,避免重復投資建設。另外,中心會綜合考慮研制試驗與使用試驗需求,將各軍種技術試驗與部隊試驗結合進行,一次試驗,多方參與,數據
共享,充分發揮試驗資源效益。
美軍一體化試驗鑒定理念和管理體制,已得到了廣泛認可[8]。我軍應當在現有機制體制下,強化一體化試驗鑒定思想,在新研裝備項目論證初期,應成立由軍委和裝備發展部相關主管部門、論證專家組、作戰使用部隊、試驗鑒定單位和研制方共同組成的一體化試驗小組,共同合作,緊密結合裝備使命任務、研制總要求、定義、系統設計和研制,科學統籌裝備全壽命周期各階段各類試驗鑒定需求和試驗經費、資源保障需求,聯合制訂涵蓋各試驗鑒定階段各試驗目的的總計劃或總方案,作為各類試驗計劃制定的依據,使各階段試驗之間和各類型試驗之間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確保試驗鑒定活動的統一和連續性;另外,要科學管理試驗數據,消除試驗各方之間的壁壘,實現試驗數據共享,爭取一次試驗,多方使用,避免重復和浪費,切實提升試驗鑒定效益。
作戰試驗鑒定作為檢驗武器裝備作戰效能和部隊適用性等的關鍵環節,關乎部隊戰斗力生成。改進以往僅僅依靠部隊試驗代替作戰試驗的做法,積極拓展并強化作戰試驗職能,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①盡早開展作戰試驗,并貫穿裝備全壽命周期,在每個階段中都進行階段性作戰評估,持續發揮作用;②加強貼近實戰化條件下,特別是復雜自然環境和復雜電磁環境,以及對抗條件下的作戰試驗,避免試驗方案單一,作戰背景相對簡單,以及實戰貼合度不夠等問題;③采取相應措施確保作戰試驗鑒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使作戰試驗鑒定相關單位和機構能夠獨立、客觀、公正對裝備作戰性能達標情況做出評價,并具備高度權威性,嚴把作戰試驗鑒定關口,確保列裝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保障效能和部隊適用性。
當前,我軍試驗資源分別由裝備發展部和各軍種獨立管理使用,過于分散,協調復雜,互用率低,整體利用不夠[9]。另外,各類試驗資源建設規劃統籌不夠,存在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現有試驗資源沒有發揮應有效益。加強試驗鑒定資源管理與規劃統籌,是我軍裝備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應該對現有各類試驗資源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集中優勢資源,根據試驗需求科學調配利用,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大大降低試驗經費開銷,還能明顯推進試驗鑒定進度,提高試驗鑒定效率;要立足長遠、統籌規劃資源建設。在科學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統籌各軍種和其他國防裝備試驗鑒定需求,合理規劃經費預算和開支,避免重復建設和其他浪費。
多靶場聯合試驗對于提升裝備聯合作戰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單一靶場試驗由于空間、資源和環境等因素制約,無法全面檢驗武器裝備在相對逼真作戰背景下的體系作戰效能和作戰使用性。美軍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聯合試驗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大量經驗,通過“千年挑戰2002”“聯合作戰鑒定演習2003”“聯合紅旗2005”“綜合火力2007”“網絡集成試驗”等一系列聯合試驗實踐,美軍實現了不同地域的靶場、設施、實驗室及仿真資源的無縫集成,形成了符合聯合試驗需求的靶場體系[10-11],為全面考核美軍裝備實戰背景下的作戰效能、改進聯合作戰戰術提供了有力支撐,有效提升了美軍靶場試驗鑒定能力和美軍聯合作戰能力。我軍加快推進多靶場聯合試驗研究與實踐進程中,要重點把握以下三方面:①遵循聯合作戰思想,建立聯合作戰試驗鑒定理論、研究聯合試驗鑒定方法,作為指導多靶場聯合試驗的依據。②科學規劃聯合試驗管理體系頂層設計和各級機構設置,制定健全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聯合試驗工作機制,確保多靶場聯合試驗順利開展。③以軍民融合為契機,注重建模與仿真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高新技術成果應用,打破試驗技術瓶頸,推進聯合試驗技術創新與實踐,提升多靶場聯合試驗鑒定能力,從而加快我軍裝備體系作戰能力生成。
著眼我軍裝備發展和未來作戰需求,本文分析了傳統的武器裝備試驗鑒定不足及其根本原因,研究了美軍武器裝備試驗鑒定現狀及特點,最后從實施一體化試驗鑒定模式、加強與拓展作戰試驗鑒定職能、統籌試驗鑒定資源規劃與管理、推進多靶場聯合試驗研究與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供相關領域人員參考與探討。
[1]王國盛,洛剛.美軍一體化試驗鑒定分析及啟示[J].裝備學院學報,2010,21(2):95-98.
[2]王凱.武器裝備作戰試驗[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3]趙東波,張大鵬,王燦.對新形勢下開展裝備作戰試驗的思考[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7,31(1):8-11.
[4]徐松林,王海哲.美軍武器裝備作戰試驗鑒定管理體系[J].國防科技,2015,36(4):42-47.
[5]趙繼廣,柯宏發.武器裝備作戰試驗發展與研究現狀分析[J].裝備學院學報,2015,26(4):113-115.
[6]汪新,李飛.試驗鑒定研究中若干問題探討[J].裝備學院學報,2017(2):84-87.
[7]王保順,洛剛.我軍裝備試驗體系建設的思考[J].裝備學院學報,2012,23(6):106-110.
[8]宋琳,賀榮國,楊榜林.海軍武器裝備一體化試驗初探[J].靶場試驗與管理,2007(6):1-4.
[9]宋華文,孟沖.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一體化建設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10]王國玉.無邊界靶場: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聯合試驗評估體系與集成方法[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11]白洪波,李雄偉,張旭光.開展多靶場聯合試驗的思考[J].裝備學院學報,2016,27(3):125-128.
2095-6835(2019)03-0136-03
TJ06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3.136
熊威(1985—),男,遼寧大連人,研究方向為裝備試驗。衛鑫(1981—),男,遼寧大連人,研究方向為裝備試驗。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