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于城市軌道交通,注定不平凡。
跨越50年的波瀾壯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走到了“知天命”的階段。
知天命一詞,出自孔子,形容人到50歲的狀態,為大雅的敘述方法。所謂“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努力作為。
回望過往的50年,我們看到的是城軌交通行業一幅幅的爭先畫面。這顆掛滿了豐碩成果的行業巨樹上,有著無數前輩的艱辛付出和堅守,也有著更多后輩的奮勇爭先。簡而言之,我國城軌交通開通運營的50年,不是因為年份而凝聚了榮耀,而是因為榮耀映襯了年份。
回顧中國城軌交通50年來的發展,經歷過緩慢爬坡,經歷過飛速狂奔;有過小心謹慎,有過大干快上;迷茫過,執著過……然而,一直貫徹著發展歷程的,是屬于中國城軌交通的那股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精氣神,是那股堅信“我一定能行”的信念,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中成功突圍的勇氣和魄力。
壯闊五十載。
前些日子整理素材,翻出來一份很久遠的報告,名為“城市軌道交通世紀回眸與展望”。其中大多為十余年前的數據、資料,據此分析得出的行業展望,早已被中國城軌交通的迅猛發展印證了“不準確”。然而,“全自動運行將成為21世紀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方向”、“城市軌道交通將成為先進文化的載體”、“加快發展城市鐵路”、“大力發展輕軌”等觀點
和論述,放在今天仍是熱點、焦點,甚至是一致認可的發展導向。
這說明了什么?
一方面,這位撰寫者確實高瞻遠矚,對城軌交通行業發展趨勢把握到位;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在這份報告撰寫后的十多年,我國城軌交通仍然處于相當于其時狀態的行業形態。
一邊是顯而易見的快速發展,一邊是若隱或現的“停滯不前”。回首我國城軌交通開通運營50年,始終無法繞過這一道坎。就像2018年中國城軌交通交出的成績單,既有連續保持三年高速度、高質量的增長,為中國城軌交通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提供強大助力,又有年度新增僅一城、運營里程增長同比乏力等“不盡人意”。
我們接受高速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必然轉型,卻也在期望數量、質量的雙增長。這是一種樸素的愿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托。
奮進再出發。
完事開頭難。中國城軌交通行業的發展印證了這一點,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場景,是我們內心最強大的力量。
站上一定高度繼續攀登,既有包袱,又有向往,也不容易。中國城軌交通就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迎接機遇,面臨挑戰。歷史已然證明,我們可以在困難險阻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令世人矚目的大勢;歷史等待證明,我們也可以在重重壓力下突出重圍,走出一條坦途。
何為坦途?
于內,健康可持續地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于外,有責任地融入,有擔當地引領。
特別是在世界同行面前,我們不是有些聲音中的“狼來了”,也不是有些懷疑中的“野蠻人”,更不是有些質問中的“攪局者”。所有的不解與不惑,都來自于算不得通暢的溝通、共享,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猜疑與顧忌。
不同的是,歷經5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城軌交通已然成熟,以更開放、更職業也更專業的心態,融入世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
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不難,難的是在更長時間內保證速度與質量的協調發展。中國城軌交通有過漫長的起步期、探索期,也度過了近十年來的突飛猛進。從默默無聞到舉世矚目的轉變,我們在成長中的煩惱與不解,好似被成功與喜悅沖淡了幾分。
這正是我們在歡慶50周年之際不得不去面對的客觀現實:軌道交通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在逐步顯現。然而,中國的城市化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探索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仍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
如果之前的50年是一種沉淀,即將迎來的每一年,都將是這種沉淀的持續揮發——建設城軌交通強國。
建設城軌交通強國,推動城軌交通行業全面進入新時代,就要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關鍵,著力推動城軌交通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跨越升級;著力服務人民、服務城市、服務社會,提供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著力建設現代化城軌交通,打造開放融合、共治共享、綠色智慧的綜合體系。
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城軌交通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自然也可以由大及強;
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城軌交通從來不缺乏創新和勇氣,更不缺乏責任和擔當;
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城軌交通不做“會當凌絕頂”,而盼“直掛云帆濟滄?!薄?/p>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發展至今,我國城軌交通也只有積極應對、敢于擔當,才能在世界軌道交通不斷前行的步伐中,從跟到隨再至引領。
中國城軌交通開通運營50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教訓,是指導行業繼續健康發展的精神財富。2019年,中國城軌交通開通運營50周年。我們為之追憶,為之振奮,為之驕傲。然而,這50年,只是一道緩緩掀起的大幕,是行業厚積薄發、創新發展的嶄新起點,是為城軌交通強國建設打基礎、明方向。
壯闊五十載,皆為過往;奮進再出發,方為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