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華
(長春市九臺區紀家街道辦事處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130500)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為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明晰產權歸屬,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
(1)依法依規、公開公正。開展成員身份確認應依法推進,確認過程公平公正、確認結果公開,切實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2)程序規范、群眾認可。開展成員身份確認應充分尊重成員的主體地位,實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3)尊重歷史、兼顧現實。開展成員身份確認應尊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客觀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4)維護穩定,化解矛盾。開展成員身份確認應充分結合本村組實際,重點考慮與集體經濟組織不可分離的權利義務關系和財產關系,綜合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貢獻等因素,協調平衡各方面利益,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5)自動取得、確認唯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具有唯一性,任何人不能同時在兩個以上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成員身份。
(1)宣傳動員。廣泛宣傳成員身份確認的目的意義,讓廣大農民群眾知曉政策,積極參與成員身份確認工作。
(2)成立組織。以村、組為單位,成立成員身份確認工作組。
(3)調查摸底。編制本集體經濟組織二輪土地承包分到承包地人員名冊;填寫農戶入戶調查摸底表。
(4)民主決策。結合各成員小組的實際情況,擬定適合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辦法。
(5)結果公示。將成員身份確認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個工作日。
(6)資料備案。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后,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成冊,交街道農經服務中心歸檔保存,并報縣農經部門備案。
(1)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農業戶籍,依法享有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2)二輪土地承包后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已經取得或應當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3)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戶口保留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員。
(4)因國家建設或其他政策性原因,將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的人員。
(5)因合法的婚姻戶籍遷入本地,已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實際生產、生活,未在其他集體經濟組織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未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人員。
(6)戶籍遷出或全戶戶籍遷出,但仍依法保留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7)離婚、喪偶婦女未再婚,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享受新居住地成員身份的,應當確認其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離婚、喪偶婦女與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男性再婚的,應保障其在一方享有成員身份;離婚、喪偶婦女與城鎮戶口男性再婚的,戶口未轉為非農戶口,或雖然轉成非農戶口但仍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確認其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1)原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服現役的初級士官、義務兵,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2)原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以及未享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3)原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刑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4)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省有關政策規定的其他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1)死亡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喪失。
(2)戶口遷出本集體經濟組織,且不符合保留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規定的,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喪失。
(3)轉為非農業戶口,且納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冊和離退休人員,享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喪失。
(4)對于自愿放棄在某村或某組確認成員的,要有書面文書上,一式兩份(一份給本人,一份村留存)加蓋所在村公章、當地經管站公章、九臺區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章。
(5)其他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