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然木·依米提
(新疆伊吾縣吐葫蘆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 伊吾 839303)
生態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基礎,而林業的發展,在實現生態建設的同時,還能夠推動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于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為此,我國制定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并以此逐漸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之間的和諧共處,推動了國家的不斷發展。
林業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林業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其所帶來的生態效益,更是保護我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目標。也因此,將林業發展的大方向放在生態建設上,并以此作為戰略目標,不僅能夠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進行豐富與保護,更能夠避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產生沖突,使人與自然之間得以和諧共處。而從近年來的發展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森林綠化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不僅避免了水土流失的問題繼續加重,也使國家整體環境得到了改善。但在實踐中,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使我國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在落實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對供需關系的有效把握,可以使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與林業資源的生態保護效益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使林業資源的砍伐利用得到控制的同時,滿足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為此,我國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調整了林業資源的供需關系,以使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符合我國的實際需求。例如,對木材的回收利用,就是調控供需關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將損壞或是廢舊的木材進行回收加工,將其轉換為何復合板等多種形式的新型木材,能夠降低社會需求對天然木材的消耗,從而使林業資源得到保護。同時,供需關系的調控必須以生態建設為核心,將生態建設發展作為首要目標,盡可能減少對天然木材的消耗,研發更多的新型復合木質材料,以此來協調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順應時代發展,是每個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適應的一步。而同樣,林業的發展與生態建設也必須與時代接軌。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推進,一些位于城市邊緣的林業資源往往會受到城市外圍工業生產的影響而遭到破壞。也因此,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工業生產也必須注重于綠色生產,降低污染物質的排放量,以此來避免生態林業遭到破壞。并且,作為我國的長期戰略目標,以生態建設核心的林業發展戰略,需要能夠不斷的適應時代的變化,確保自身在各種時代環境下,都能夠牢牢地把握住自身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自身的發展來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作為實現整體發展的理論核心依據,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論證工作,才能順利的展開工作,并適應現代化的發展,推動林業發展戰略的有效實行。
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注重于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與協調發展。這也使得我國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既要避免社會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要避免生態建設影響國家經濟發展[1]。因此,為了實現生態建設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和諧共處,我國在對林業發展戰略進行制定的過程中,同時展開維持發展與保護環境的戰略,以此來使林業資源能夠推動國家經濟建設,國家經濟建設能夠促進生態保護。同時,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落實生態建設戰略能夠極大程度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以我國的庫布齊沙漠治理為例,截止于2016年我國庫布齊沙漠已經完成了接近1/3的綠化治理,森林的覆蓋率更是已經達到了整體沙漠面積的25%,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沙漠變綠洲”。并且生態建設工程為當地創造了數百億的生態財富,使沙漠地區的人民逐漸脫離了貧困。而隨著治沙生態建設的不斷落實,建設里程共達389.3km的三條穿沙公路在庫布齊沙漠范圍內正式通車,也進一步的推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在落實戰略目標的過程中,要做到不說空話,只干實事,堅決將戰略目標的實現作為林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戰略核心目標,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并且與國際上的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成就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而這正是因為在其他發達國家互相推卸生態保護責任時,我國已經在不斷的建設生態綠化林業,通過實踐來對理論基礎進行發展與認證,從而使我國的生態林業建設工程更加高效的向著實現戰略目標的方向不斷邁進。
綜上所述,采取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對于保障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著重大意義,并且在落實的過程中,我國的林業發展采取了把握供需關系、適應時代潮流、協調社會發展、明確戰略目標等措施,以此來推動國家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