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塔木·艾買提
(新疆伊吾縣下馬崖鄉政府農業推廣站,新疆 伊吾 839303)
果樹病蟲害即威脅果樹的病害、蟲害的總稱,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較為多見、常見。包括潰瘍病、炭疽病、桃小食心蟲、康氏粉蚧、梨黑星病、蘋果花臉病等等。因相關病蟲害類別多樣,防治上存在困難,導致較多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可能造成防治結果不理想、農藥殘留等問題,本文據此分析可行解決對策。
當前果樹病蟲害防治的主要誤區之一,是過于依賴化學防治法,指在果樹出現病蟲害問題后,以農藥等化學方式作為核心手段或唯一手段進行應對。一方面化學防治見效快、投入少,得到廣泛青睞,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學藥物可能導致農藥殘留、甚至導致病害細菌、害蟲等產生耐藥性,不利于長期果樹種植、農業生產活動,需酌情進行調整。
可導致果樹減產、死亡的病蟲害十分多樣,目前各地果農對病蟲害的認識不夠清晰、深入,缺乏進行病蟲害預防的能力和意識,各地也未據此構建可行的病蟲害預防和控制機制,導致果樹病蟲害問題長期存在、處理困難等誤區。如我國東北地區,林地資源豐富,果農認為憑借自然條件即可控制病害、蟲害,不重視進行防治,且大量中、小果園分散,也不利于農業部門進行管理。
防治作業方式不規范,是指在進行蟲害、病害的處理時,沒有按照標準方式使用藥物,或作業時間、方式不當,無法起到防治作用、影響工作效果。如在進行臍橙沙皮病的控制時,可選用“大生”藥劑、“蒙特森”藥劑,大生藥劑的濃度應為80%,稀釋至600倍;蒙特森藥劑濃度應為75%,稀釋至600~700倍,于早間或晚間進行噴灑。藥物濃度過高會危害果樹,藥物濃度過低無法充分發揮防治效果,午間用藥則可能導致藥物成分快速揮發,均影響防治作業成效[1]。
嘗試應對果樹病蟲的防治誤區,應首先正視現有問題,結合問題進行工作改進。建議在實際工作中加強綜合防治,控制片面依賴化學防治法的問題。如大部分害蟲需要借助河流、水道產卵,可在果園附近的河流、水體中投入魚類,借助魚類吞噬害蟲蟲卵,減少化學藥物使用,降低對化學防治法的依賴。同時,應對不通病蟲害的發病特點進行分析,了解病蟲害的高發時間段,予以針對性預防。如春季多見的病蟲害包括梨黑星病、灰霉病、蘋果腐爛病、蘋果早期落葉病、草莓白粉病等,上述病蟲害多危害樹勢較弱的果樹,且相關害蟲多以蛹的方式于果園內越冬,天氣轉暖后復蘇、危害果樹。可在進行防治時,加強樹勢管理,刮除果樹的霉斑,給予追肥,避免其他果樹遮擋采光。冬季對果園內的殘留樹枝、敗葉等進行處理,控制害蟲越冬。通過多種防治手段應對果樹病蟲害。
防治一體化機制的構建,重點依賴通信活動、培訓活動的完善。可在后續工作中,以農業管理部門、技術部門進行組織,將各地的主要果農納入到統一的交流平臺下,如微信群等,每年病蟲害高發季節,通過該平臺發送通知,提醒果農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同時對不同果樹面臨的病蟲害進行總結,梳理可行的物理預防和治理、化學防治等方法,匯總為知識手冊、技術手冊,以數字化方式發送給果農,鼓勵其進行自主學習。當地農業技術部門,也可在冬季等農閑時間,定期組織技術宣講會,鼓勵果農參加,將病蟲害防治方法等,通過宣講會進行大范圍的傳遞,提升果農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意識、技術水平。
防治管理的加強,集中于技術推廣、典型問題處理兩個方面。在完成了防治一體化機制構建后,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對多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方式進行分析和匯總,生成標準化的作業指導方案,包括不同藥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時間等,使果農可以充分掌握。典型問題處理,是指對當地果樹病蟲害防治的多見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原因,給予針對性處理。如當地存在水果殘留農藥超標問題,進一步分析發現果農大量使用農藥提升對病蟲害的處理效果,為予以應對,可出臺水果殘留農藥管理標準,并進一步細化不同果樹、不同病蟲害、不同藥物的管理指南和方法,廣泛選派技術人員,對當地的大、中、小果園進行管理指導和抽查,應對防治誤區,提升果樹病蟲害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當前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較多,應給予重視和處理。過于依賴化學防治法、缺乏預防能力和機制、防治作業方式不規范等情況,在當前果樹樹病蟲害防治中時有發生,為予以應對,后續工作中應重視綜合防治、構建防治一體化機制,同時加強防治管理,多角度應對實際問題,改善果樹病蟲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