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
(張掖市種子管理局,甘肅 張掖 734000)
近幾年,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在2004年,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500萬hm2,并且有大約1.3億t的產量。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13年,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3600萬hm2,并且產量也達到了2.2億t。在這十年的時間中,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了34.66%,并且產量也增長了67.7%。根據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的玉米產量的增長遠遠大于玉米種植面積的增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推廣雜交玉米的新品種,相關的種子管理部門也在全程監控玉米種子的質量,并且我國的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也不斷提升。
我國近幾年玉米種子產業的市場規模逐漸擴展。由于有98%的玉米種子成為商品化,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直接拉動了對玉米種子的需求,兩者成正比關系,一般情況下種植一公頃玉米需要22.5~30kg的種子。隨著我國不斷推進研發雜交玉米的新品種,不斷提升玉米種子的科技含量。雖然選育和改良玉米的品種及增加玉米的生產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種子的價格,并且也增加了每畝種子的費用;但是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也增加了對玉米的需求,從而也促進了玉米種業的發展。我國的玉米種子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04年僅為52.90億元,但是僅僅經過9年的時間就達到了292.62億元,占據我國種業市場規模的43.8%,也就是說在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規模每平均每年都增長了20.9%。
從玉米雜交種的生產總量上來看,在2006年我國的玉米雜交種的種植量就已經達到了16.21kg,創了歷史新高,2007年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形成非常嚴重的供過于求現狀。我國的玉米種子種植面積在2013年達到了25.47萬hm2,可以供應市場的玉米種子產量大概為13.6億kg。
根據不同區域的玉米種植產量分析我國有三大玉米種植基地:東北地區,華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其中西北地區的甘肅,寧夏,新疆三個地區的種植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的64.1%;產量最大的是甘肅和寧夏兩個省,占全國產量的71.3%。目前我國已經逐漸形成大流通和大市場的玉米種子市場格局。
玉米種子產業發展的首要條件是科研開發,相關的科研單位要將所有的優良玉米品種作為品牌源泉。種子研發單位應該制定研發目標,保障種子研發的長遠發展,同時還應該收集和整理各種優良的種子資源,通過這種方式選取中間材料孕育新品種。一定要示范和試驗引進和研發的玉米新品種,認識更多的玉米優良新品種,挖掘玉米的潛在價值。
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系可以規范玉米的種業市場使其更加法制化,保證玉米種業有一個公平良好的競爭環境。此外,政府應該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玉米種子產業構建一個公平和諧的發展環境,為保障玉米種子集團化優勢,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一些大型種子企業的發展,確保提高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的同時保障種子產業化發展。通過隔離種子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提高管理部門審定種子品種、檢驗質量和發布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管理體系。
相關單位要根據我國研發和創新玉米種子的實際情況與具有研發能力的院校和科研所等合作,通過聯合研發為玉米種子開拓新的發展道路。企業可以提升玉米種子的競爭能力,而優良品種的創新是競爭的核心。所以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形成研發、孕育和銷售的一體化。首先企業應該投入研發成本,利用新技術培育新品種,實施創新化配套促進企業的發展,保障玉米品種的高育種率;其次積極與農業院校和科研所合作,在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技術創新的同時更快完成技術成果;最后不斷引進和培養企業種植管理人才,保證企業有足夠人才資源的同時使員工積極參與工作,保障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我國玉米種子產業的發展相對比較晚,沒有牢固的基礎,無法和發達國家相比。因此要求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支持種子企業產業的發展。政府可以從宏觀調控,信貸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種子企業幫助,為我國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種業企業,從而保障我國種子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為了保障我國玉米種子市場的長遠發展,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引進新品種進行種植,增加玉米產量;建立健全玉米管理體系,保障玉米種子市場的正常進行;此外,企業還應該與科研所和院校合作,創新自身的研發技術,同時政府也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企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加速我國種子產業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