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輝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林業局,遼寧 葫蘆島 1252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經濟建設已經成為發展的新趨向,這種情況下對林業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為了進一步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對林業建設有了明確要求,即要確保社會經濟與林業資源之間的平衡,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進一步完善生態林業系統。
生態林業是指在生態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同步促進林業發展以及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動態平衡是生態林業主要特點之一,即在林業發展進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因地制宜的方針,充分發揮森林效應并提高其調節能力,進而優化林業生態系統。生態林業也有著多目標、多層次以及結構有序的優勢,以這些優勢一方面可以保障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在層次與結構的支持下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循環開發的力度。
“以人為本”是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這就要求現代林業應當將滿足人們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新時期背景下,人口數量在不斷膨脹,隨之帶來的是綠化面積漸漸減少以及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而現如今人們對優美干凈的生活環境需求迫切,擴大林業面積利用植物來凈化空氣是優化并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加強生態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此外,我國土地荒漠化也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嚴重,這與大量植被損壞有著密切關系,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要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加強生態林業建設不僅可以防治水土流失,還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林業建設角度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可以使自然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還能為子孫后代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我國現有林業建設技術上加入生態學以及經濟學的思想與理念,創新現代科技技術,實現經濟與自然的同步發展。資源循環利用以及資源再生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理念之一,現階段要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就應當合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加強生態林業建設。遼寧綏中縣屬于沿海地區,其沿海防護林工程一直以來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優化林業種植,從林分可逆性的角度考慮,拓展綠化面積,提升本地林業的自然環境防御力,從而進一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經濟結構是生態林業建設的基本保障,從根本入手優化經濟結構并推動林業發展是現階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選擇生長速度快且質量產量佳的林木,縮短林業發展的周期,進而優化現代林業經濟結構;其次,應當將重心放在林業產品的開發性上,結合傳統的加工技術,從中選用適合現代林業循環利用的方法,將影響林業產品質量的因素摒除在外,進一步優化并林業產品加工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再者,充分發揮花卉市場以及森林旅游的最大優勢,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并同時提升林業產品的開發性,進而實現完善現代林業經濟結構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林業工作人員應當注意開發并提升林業產品的利用率,拓展經濟生產鏈,使我國林業經濟得到更好地提升,進而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動力與力量。
新時代背景下,林業經營管理已經不適應于現代市場下的需求,因此可以從經營市場方面入手,將林業范疇進行合理劃分。根據經營用途將林業劃分為公益與商業兩大類,公益是為國家以及相關生態林業組織提供可利用的資源,實行事業管理,商業是指由經濟社會中的企業或者個人對林木進行合實現生態林業建設,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以外,遼寧綏中縣的主要產業為干鮮果經濟林,也富有多個森林公園生態旅游景區,因此可以合理利用市場林業產品的優勢推廣優良林木的種植,進一步促進商業林業的發展。
科學利用土地資源不僅是要保護現有土地,更要對荒地進行深度開發與改造。現如今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是我國土地面臨的一項重大問題,也嚴重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從土地本身出發,加強土地的治理力度,進而保護自然環境。退耕還林是近些年我國重點實踐的制度之一,不僅可以有效地防固沙土,減少水土流失,還能對拓展我國的綠化面積,對林業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從農民的經濟利益角度來說,退耕還林工作進程中可以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為農民種植提供了新的途徑,引導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退耕還林是一項持續性、長久性、發展性的工程,不僅需要國家政策以及科技技術,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助力和支持。
綜上所述,生態林業建設對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需要從利用現代科技、發展生態林業,優化經濟結構、加強生態林業建設,遵循市場需求、合理劃分林業范疇,科學利用土地資源、加強治理力度等方面做起,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林業的有效途徑,從而進一步促進林業的生態性以及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