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燕,陽祥媛
(1.自貢市沿灘區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四川 自貢 643030; 2.富順縣兜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富順 643221)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是我國政府農業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大力推薦和提倡的農業發展模式,它屬于新型的、多樣化的技術模式。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有效利用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可以全方位提高農業經濟收入,優化生態環境,得到我國社會和人民的認可,實現農業一體化、產業化發展。因此,我國政府農業部門要重點分析和研究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點,大力推行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應用。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實施嚴格遵循了生態經濟學和循環農業原理,它通過改造稻田生態系統,有效整合水產養殖、水稻種植、農機技術、農業技術,實現泥鰍、河蟹和魚類的共同生存[1]。在稻田中的水生動物具有一定的施肥、松土和除草作用,它可以大幅度減少稻田種植中農藥和化肥的施加量,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農業成本支出,而且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稻田的生態環境。
我國新型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首先,它以生產糧食作為主要目標。它積極種植有機稻,全面提升了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保持了水稻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平衡性,激發農民種植水稻的熱情;其次,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滿足了生態發展要求。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將休閑農業與生態農業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農業的有機、生態發展;最后,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在實際實施中引進了多種優良的水產和水稻品種,實現了農業經營模式的科學化、合理化、一體化,為我國農業產業化指引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應用時間較長。據公元216《魏武四時食制》記載:“郫縣子魚黃磷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說明再漢末三國時期,四川郫縣就有稻田養魚種養模式,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分別在綿陽縣、新津縣等地區出土了陶制的水田模型,并且在其中發現了魚鱉,這說明我國早已建立了傳統稻田養魚種養模式。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經歷了發展、快速發展、衰落、恢復、發展的歷程。經過我國相關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并且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相關部門積極倡導稻漁共生的理論,并且在我國各個地區因地制宜的開展大面積稻漁生產,呈現良好、蓬勃的發展趨勢[2]。現階段我國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研發出一批經濟適用的稻魚綜合種養水產、水稻品種,實現了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相關學者和技術人員要重點分析和研究實現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化的重要理論,全面、仔細的分析稻漁綜合種養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技術參數,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平,為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和發展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大力推進和提倡新型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保證該新型模式將社會化、組織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有效結合在一起,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度,建立集“科、種、養、加、銷”于一體的產業化鏈條。
技術人員要重點研究和開發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技術部門要為該技術的研究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重點研究和創新田間工程技術、病蟲害防治與治理技術、水產養殖技術、水稻種植技術等等。同時水產養殖專家、水稻種植專家等要加強合作與交流,建立專業化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研究小組,積極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工作中,對一線工作進行科學、巡回指導,有效解決產業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各個產業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相互融合,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推廣模式,提高技術服務質量,擴大技術服務面積。
我國政府農業部門要根據各個地區實際情況,將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有效的融入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業發展計劃中,出臺各種各樣優惠的農業發展政策,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3]。同時要大力發展休閑農家樂產業,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產品的深加工。保持農業區域布局和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發展中有效融合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制定完善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建立科學的、合理的價值鏈,從整體上提升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素養,建立以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聯合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社會服務體系,制定相關的政策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扶持,改善和優化農業發展環境,促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除此之外,要積極發揮新媒體、自媒體的積極宣傳作用,全面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生態效益、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產品品質、提高經濟收益、提高糧食產量,讓我國人民群眾全面了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實施的重要性,共享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成果。
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加快了我國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進程,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經濟收入和生態效益。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加大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研究和分析力度,有效總結和歸納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實施要點,推動稻漁綜合種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