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銀,高定新
(1.金湖縣金北街道辦農村工作局,江蘇 金湖 211628; 2.金湖縣銀涂鎮農村工作局,江蘇 金湖 211644)
為驗證肥料配方的準確性,探索適宜本地區小麥種植最經濟、最合理的肥料配方,發揮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通過田間校驗,示范對比測土配方施肥的增產效果,進一步驗正并完善肥料配方,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參數,根據金湖縣土壤肥料技術指導站安排進行該試驗。
試驗時間2015年11月26日至2016年6月13日,試驗地點:金湖縣陳橋鎮振興村八組劉緒祥承包田。
供試田塊土壤為粘黃土,稻麥兩熟,有機質23.2g/kg、全氮0.132%、有效磷18.4mg/kg、速效鉀195mg/kg、PH5.6。
配方1 40%配方肥氮磷鉀配比為(20-15-5);
配方2 45%配方肥氮磷鉀配比為(20-15-10)。
供試作物小麥,品種鄭麥9023。
本試驗設四個處理,處理不設重復。配方施肥區二個、習慣施肥區處理面積為200m2,不施肥對照處理面積為50m2。
不施肥對照區種植全程不施用任何肥料;
農戶習慣施肥區一個基肥施用4 5%復合肥(N15、P15、K15)50kg,平衡肥用量是尿素15kg,拔節孕穗肥用量是尿素17.5kg;
配方一施肥區基肥用量為40%配方肥30kg,尿素7.5kg,平衡肥用量為尿素7.5kg,拔節孕穗肥用量是配方肥15kg,尿素5kg;
配方二施肥區基肥用量為45%配方肥30kg,尿素7.5kg,平衡肥用量為尿素7.5kg,拔節孕穗肥用量是配方肥15kg,尿素5kg。
試驗地肥力水平中等,靠近主要路段,田塊平整,地力均勻,灌排方便,田四周無樹木,試驗地農戶責任心強,便于試驗實施。
試驗前精心整地、做地,整地方向與小區的長邊垂直,使每一重復內各小區的整地質量一致,整地后按試驗面積大小和形狀進行小區劃定,并及時開溝施基肥,溝寬40cm,深30cm,小區四周設保護行,保護行寬2m。11月26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機條播,播量26kg/667m2,11月28日灌水,12月15日出苗,基本苗23.6萬,除草、防治病蟲四次,6月13日收獲。
根據成熟期考查,在基本苗相同情況下,4個處理當中無肥區成穗數最低,成穗數為26.4萬/667m2,習慣施肥、配方1、配方2三個處理成穗數都比無肥區高,分別為38.2、37.3、37.6萬穗;無肥區每穗粒數為19.3粒,習慣施肥、配方1、配方2三個處理每穗粒數都比無肥區高,分別為31.6、30.9、31.2粒;千粒重無肥區38.6g,配方2最高41.3g,比無肥區高2.7g;理論產量以習慣施肥處理最高為492.5kg/667m2,配方2次之為484.5。實收產量農戶習慣施肥為445.8kg/667m2、配方一424.3kg/667m2、配方二438.7kg/667m2。
配方1 增產率
增產率(%)=(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習慣區產量*100%=(424.3-445.8)/445.8*100%=-4.8%
增收(元/667m2)=〔(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籽粒價格〕-(配方施肥區肥料成本-習慣區肥料成本)=〔(424.3-445.8)*2.36〕-(117-168.5)=0.76
配方2 增產率
增產率(%)=(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習慣區產量*100%=(438.7.-445.8)/445.8*100%=-1.6%
增收(元/667m2)=〔(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籽粒價格〕-(配方施肥區肥料成本-習慣區肥料成本)=〔(438.7-445.8)*2.36〕-(126-168.5)=25.74
通過試驗,配方1施純N18.2kg/667m2,純P6.75kg純k2.25kg/667m2,肥料成本117元/667m2。配方2施純N18.2kg/667m2,純P6.75kg/667m2純k4.5kg/667m2,肥料成本126元/667m2。習慣施肥施純N22.5kg/667m2,純P7.5kg純k7.5kg,肥料成本168.5元/667m2。習慣施肥施肥成本分別比配方1高51.5元/667m2,比配方2高42.5元。試驗得出配方1實收產424.3kg/667m2,比對照習慣施肥區減21.5kg,增收0.76元/667m2;配方2實收產438.7kg/667m2,比對照習慣施肥區減產7.1kg,增收25.74元/667m2。習慣施肥N、P、K的用量、肥料成本都比配方肥高,卻達不到增收目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習慣施肥沒有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進行平衡施肥,而配方施肥改P、K肥一次性基施為基肥、拔節肥二次按比例施用,改冬臘肥為拔節孕穗肥,通過改變施肥方法,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達到節本增收目的。配方1比習慣施肥節本,但不能滿足其生產要求,不易取得高產;配方2比習慣施肥節本增收,且以能取得較高產量,該配方適宜本地區小麥種植推廣應用的配方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