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蘭
(聊城市旅游度假區于集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 聊城 252025)
冬小麥是山東省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非常廣泛,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冬小麥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冬小麥產量快速提升,經過相關人員的多年研究,已經總結出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并將病蟲害防治作為重點。
山東省是冬小麥種植的主要地區,已經廣泛種植了小麥,但是在對種植位置進行選擇時,必須保證種植環境沒有任何的污染,同時土壤肥沃,降水豐富,可以滿足冬小麥在質量和品質方面的需要。冬小麥種植地一般以機質含量比較高的土地為主,為了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進行秸稈還田,還可以在種植區內施加有機肥料。
如果能夠保證種植土壤的平整性,也可以促進小麥種植產量的提升。在進行整地時,需要按照深透細平的原則,保持足夠的深度,使地面保持平整,呈現下實上虛的效果。在播種之前需要保證地塊內沒有以往種植的余根,土壤質地細膩、平整,使冬小麥的根系可以深埋與地下,為后續澆水施肥提供穩定的基礎。
只有保證種子的優質性,才能從根本提升產量,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在選擇種子時,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根據病蟲害的分布和相關農業信息,選擇品質良好、抗病佳的品種。為了使山東省的土地資源可以充分利用,也可以選擇成熟時間短、耐旱的冬小麥,避免因為干旱影響冬小麥的產量。
為了使播種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需要規范性的進行整地,減少地下害蟲,對冬小麥進行有效的保護。因此,需要對山東省地方病蟲害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使用針對性的農藥進行殺滅。為了強化殺滅效果,避免農藥過多殘留,需要選擇毒性小、效果好的農藥,同時需要正確進行配比,保證農藥濃度不超過百分之二,以免影響發芽。
為了從根本提高保墑效果,降低干旱對小麥產量產生的影響,需要使用科學、規范的方法做好抗旱、保墑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進行深松作業,積極引進最為先進的技術進行抗澇,對足墑操作進行規范,使其可以落實到位,以土壤水代替灌溉水,保證播種后土壤仍然可以有充足的水分。
精細播種可以為小麥產量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為了使小麥產量可以滿足現實的需要,在正確選擇種子的基礎上,還需要精細化進行播種。為了避免播種深度出現錯誤,需要在翻耕土壤的基礎上進行靶澇,使表面的土壤可以處于疏松的狀態,保持上部松動下部緊實的效果。為了實現播種量和播種深度的相關要求,需要控制基本苗數量,同時要對播種深淺進行統一[1]。
田間管理對小麥產量提升非常關鍵。在進行田間管理時,需要將雜草處理作為重點,及時清理雜草,避免雜草影響冬小麥的營養吸收,保證冬小麥生長有足夠的水分,對雜草問題導致的減產進行規避。在進行除草時,可以將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合。化學方式除草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所以需要正確選擇除草劑。根據冬小麥的生長情況和雜草種類,針對性的使用麥草凈,也可以充分利用除草機進行大范圍的除草[2]。
充足的肥料可以為小麥產量提升提供穩定的基礎。在對冬小麥進行施肥時,需要合理選擇施肥時間。在冬季來臨之前可以進行施肥。在拔節與開花期間,為了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可以根據冬小麥對肥料的需要,對冬小麥進行追肥。另外,需要根據麥苗生長情況進行追肥。此外,需要對葉面進行觀察,如果葉面出現衰落或者已經有病蟲害時需要選擇在合理的時間進行追肥,適當添加氮、磷等元素。
加強抗倒伏工作,可以從根本提高冬小麥產量。高產地冬小麥生長一段時間后,很容易發生倒伏現象。因此,在進行播種時需要選擇符合實際需要的基本苗,提高群體結構的穩定性,并在小麥拔節之前噴灑粉劑,對抗倒伏問題進行控制[3]。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要將麥蚜蟲作為防治的重點。蚜蟲會對小麥產生嚴重的影響,一般會在干旱或者降雨量比較少的情況下出現,所以在這一時期需要對麥蚜蟲防治給予重視,可以使用百分之五十抗蚜威進行防治。
紅蜘蛛對冬小麥產生的影響最大,該蟲會吸收小麥的營養,并在葉片上留下痕跡,使小麥內的水分快速蒸發,如果比較輕微會使葉片出現黃色,嚴重仿佛火燒一般,對小麥充分吸收光合作用產生制約,目前,主要以阿維菌素制成噴霧進行防治。
銹病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該病可以快速進行傳播,同時影響范圍較大,產生的損失難以估計。農業部分需要加強重視,對其進行科學的防控,在發生銹病時可以使用禾果利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
當溫度處于20℃左右時,會為白粉病繁殖提供有利的條件,如果麥田出現生長緩慢,抗病能力差,發病嚴重。在生長期間可以每畝使用可濕性粉劑與粉銹寧乳油融合液,兌水制作成噴霧,在發病后每周噴一次。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小麥達到最多的產量,在進行種植時,需要正確選擇種子、提高管理力度,對種植環境進行嚴格的控制,使小麥可以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實現全面增產的目的。同時需要根據山東省環境條件加強病蟲害防治,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為冬小麥高產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