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煥來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小石橋彝族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黨在十八大以來,對黨風廉政建設十分重視,在此背景下,中央紀委提出了加大對群眾周圍腐敗問題整治力度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強化農村財務管理,落實集體“三資”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關注,成為了保障農村居民利益的重要舉措。
三個中心制度指的是村集體委托代理制度、村級招投標委托制度和公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基于三個中心制度設置多個附屬制度,比如:財務審計制度、民主資金管理制度、集體資源監督管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等,通過這些制度的落實,對有法不依的現象進行杜絕。與此同時,還要定期清算核查集體三資,并落實滾動管理制度,每年年底由全體村民盤點農村集體三資,而村干部需要向全體村民述職,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對現有機制進行補充和完善,加強對村級工程從招標到竣工驗收各項環節的監督和管理,落實一事一檔的村級經濟合同建檔機制,如果條件允許,村集體可以委托上級政府部門保管和管理會議決策、招標資料以及工程合同等集體資源。
這里所說的意見指的是《關于規范村級招商引資接待付費管理意見》,該文件對村級招商引資接待付費額度有著明確的規定,應該以此為基礎,使村級招商引資接待費金額限定制度有效落實,同時,補充實施會議接待費、村干部出差費等等。此外,還應要求村級財務管理人員嚴格審核審批各項費用,并掌握正確使用會計科目的方法,不得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一些村干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要求會計工作者在其他支出中進行接待費用的列支,從而使村集體利益嚴重受損。最后,還要在農村落實“八項”規定,對農村頻繁的接待行為加以限制,對于一些不符合規定,甚至是造假的票據,不得入賬報銷。同時結合農村財務管理現狀以及集體三資的特點,探索全新的財務管理機制,要求村干部在使用經費之前遞交報告,并在經費使用后進行報備[1]。
領導干部和村民是否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關系到農村財務管理和集體“三資”的落實質量。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部分干部存在著不作為的現象,不愿承擔責任,在開展工作時,思想包袱十分沉重,這種情況的出現,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為此,應該通過召開會議和組織培訓的方式,讓領導干部正確認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了解到,加強財務管理,落實集體“集體三資”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措施,通過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落實,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良好氛圍的構建。比如:某鎮政府與市財務部門聯合,借助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對強化農村財務管理和集體“三資”落實的重要性進行了大力宣傳,通過宣傳工作的開展,使社會輿論環境得到改善,促使村民鼓勵和支持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上級政府部門還成立了培訓宣傳小組,對村干部進行了培訓,讓其在工作過程中,放下思想包袱,以保證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時,應該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對集體資產的歸屬進行明確,同時,依據當前的市場價格,評估集體資產價值,通過資產臺賬的設置,使資產管理效果得到強化。
在涉及到集體資產轉移的時候,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和評估單位需要按照標準的規范,對集體資產價值進行準確評估,之后,將市場交易原則作為依據確定資產轉移價格。
農村集體資產出租時,比如:土地資源、山地等等,出租方案必須由全體村民或村民代表商議后制定和通過。在進行村工程建設時,必須要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承包單位,避免村集體資產被惡意侵占,村干部不能利用自身的權力,以損失集體資產為代價,謀求自身的經濟利益。
為促進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應該在農村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同時將集體資產納入到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之中,以控制農村的財務支出。此外,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在年底審計當年的財務收支狀況,并以審計結果為依據,制定下一年度的支出預算[2]。
實行日常開支備用金制度。備用金的數量視農村規模和經濟發展情況而定,最高不超過3000元,在確定后由財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以提升村集體資產使用的合理性。
建設農經隊伍。應該對農村經濟管理制度加以調整,借鑒其他地區的優秀改革經驗,設置橫跨鄉鎮的區域農村經濟管理機構,作為縣級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代表。與此同時,代理機構應重視自身的建設,通過崗位責任制度的落實,約束工作人員的不合理行為,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置計算機和會計軟件,為會計電算化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還要通過招聘和培訓的方式,選擇優秀的人才作為會計工作人員。
綜上所述,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和集體“三資”落實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關注,但就實際情況而言,部分農村地區財務管理尚存一些問題,因此,建議有關部門通過完善制度,嚴格管理、加強學習,做好動員工作以及加強集體三資管理等措施的使用,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保證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