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四川 康定 626000)
羊肚菌在當前的栽培技術中主要還是以溫室栽培為主,所以對土壤的要求也比較高,首先土質要比較疏松,而且對土壤和環境的透氣性的要求也比較高,pH值也要保持在5~8之內,土質最好是具有一定的持水性的腐殖土質為最佳,這樣可以有效滿足土質對農藥殘留成分較低等條件。
羊肚菌種植的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在溫室內或周邊一定要安裝清潔的水源,保證水質沒有受到污染。
在羊肚菌的栽培地區一定要保障良好的電力和水利,在栽種之前要對周邊的范圍進行巡視和清潔,對空氣環境,土質環境也要進行嚴格的監測。
2.1.1 種子的選擇和前期準備
當前階段,我國的羊肚菌在進行人工栽培之后,主要栽種的品種是有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九妹羊肚菌等十多個品種。在羊肚菌的出菇季節,首先要采集菇朵比較大且肉厚健壯的新鮮羊肚菌進行組織分離,然后進行培養基的準備,主要方式是馬鈴薯180~200g、葡萄糖20~25g、瓊脂20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2g、VB11g、水1000ml。具體的分離方式是先將培養基試管、新鮮羊肚菌及接種的工具、刀片等,用75%的酒精消毒后,在保證工作臺干凈的情況下進行組織的分離[1]。
2.1.2 原種制作
具體的原材料及配方首先就是將62%左右的小麥+20%木屑+15%細土+1%左右石膏+2%過磷酸鈣+65%含水量。其次將培養料裝入大的容器當中還要保持密封性和滅菌性,溫度保持在125℃,并且保持這個狀態兩個小時,等到冷卻后接種。最后,就在干凈的工作臺上接種,前提是要保障其無菌性。
2.1.3 栽培種制作
60%將麥粒、27%木屑、1%微量元素、1%糖、石灰1%、含水量60%~65%,然后裝入塑料袋進行密封和滅菌。一般的滅菌的方式都會采用高壓滅菌。每袋原種可接栽培種70瓶左右,然后在20℃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培養,等到菌絲長滿全袋就可以進行栽培,時間周期為10~15d[2]。
2.3.1 整地挖畦
在種植之前首先要用旋耕機翻地2次,然后將地里的石塊和雜草以及其他的廢棄垃圾進行清理,在太陽下暴曬至少3d后用石灰粉按廂面寬0.6m,廂面間距0.3m標注出畦和走道的位置,將廂面間挖為20~30em的深溝。挖溝可以采用挖溝機或者是人工開挖。
2.3.2 撒菌種,覆土
在播種溝內的培養料,上面的-一層撒菌種,播種量大概按手握不下的程度估算,將菌種撒播播種溝,播種后立即要在菌種上面覆土,這些土壤要提前清理雜質和垃圾,還要保障土質優良,覆土厚度為2cm左右。最后在覆土后要立即撒一層水泥或火土。
2.3.4 安裝澆水設施,科學澆水
播種后3 d左右就要進行澆水,滴管用量1000ml/667m2,不用埋入土中,順著播種溝排放,3d左右菌絲開始萌芽,所以一定要將水澆足澆透,以促使初生菌絲可以更加快速的成長[3]。
在出菇前期需要進行一次重水催蕾,用水量可以達到6kg/m左右,土壤濕度必須要保持在26%左右,空氣濕度85%~95%。在出菇后期就可以基本不用補水,比較小的菇型可以進行少量噴水,一到兩天噴一次。大菇期加大噴水量和次數,但是如果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是不能噴水的;同時還要保證良好的痛風性,在此期間如果遇到陰雨天,要及時加一層薄膜,但通風口不能關閉,等到天氣變好時在及時將薄膜去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出菇期間,溫室內的溫度應該保持5~25℃左右。
羊肚菌在出菇后,生長到10cm左右表面的脊和凹坑有明顯開裂就表示羊肚菌已經進入成熟期,可以開始采收,如果采收不及時就會影響羊肚菌的銷售品質。采收時菌柄要及時清理不能留在地里,以免引起雜菌感染。羊肚菌的加工方式可以分為干制和凍存,干制就是將羊肚菌通過烘干設備烘干或晾曬干,這樣可以延長羊肚菌的保質期也便于貯藏和運輸,凍存的方式就是將采收的鮮菇快速冷凍,這樣可以保證羊肚菌的品質的優良性[5]。
總的來說,羊肚菌在我國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栽培,已經從野生采集發展為人工栽培,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能推動經濟體系的發展,雖然其栽培技術還是有待提高,但是在科技和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下,一定可以使羊肚菌的栽培技術發展的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