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云 周連洲
2016年10月,我國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將區塊鏈的基礎技術規則解釋為: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來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對于區塊鏈來說,其技術原理決定了該項技術的功能特征,進而決定了其應用創新方向。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的原理、分類和特點,因此,稅務部門展開應用探索時,需要結合稅收工作實際進行拓展。
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挑戰性和機遇性的重大技術變革,我們應積極面對順勢而為,注重研究其技術特征,同時結合稅收領域的業務特點,做好管理和技術的互動與融合,提升我國稅收征管現代化水平,探索更優的稅收制度設計。
1.在稅收治理設計上要注重主權區塊鏈規則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建立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財稅管理制度。基于此,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來切實提高稅收管理水平。而區塊鏈技術在稅收治理中,在數據信息挖掘方面,注重基于區塊鏈數據的鏈上數據與鏈下數據的融合,達到政府、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信息對稱,對于傳統征納稅收而言,區塊鏈技術提高了信息數據的透明度與互信度,彌補了之前稅收機關對納稅人掌握信息不足、不準,導致部分納稅人逃稅漏稅的問題;在信用合約方面,主權區塊鏈是在國家法律框架體系下的自動化規則,而不是“代碼即法律”的準則;從監管角度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無法監視監管的,而主權區塊鏈是可以被政府部門監管的;從激勵機制方面,注重社會價值激勵與物資財富激勵均衡,而不是物資財富為主;在應用層面,注重各領域的融合應用,而不限于某個業的應用。因此稅務部門作為國家主權下政務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權區塊鏈慨念具有自主、安全、可控的特征,更適合稅收治理的需求。
2.在稅務管理技術設計上要具有整體技術發展視野。區塊鏈技術目前仍然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并被IT界譽為最有潛力觸發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新興技術,由于該技術推動數字貨幣支付、結算快速發展,具有“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特點,因而將對傳統稅收征管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和重大影響。為此,國家稅務總局成立了以征管和科技發展司司長掛帥、業務骨干為成員的研究團隊,以技術與業務相結合的方式對區塊鏈技術展開研究,期待有突破性成果產生。我們要實事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整體框架下,敢于創新,思路開拓地研究區塊鏈技術在稅務管理業務領域的應用,而非簡單復制現有其他領域的應用思路和方案。例如,在稅務登記管理上,可以協調相關部門充分應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自納稅人設立稅務登記時就將其登記要素寫入區塊,每次變更形成新的區塊,成為納稅人稅務登記區塊鏈。稅務登證區塊鏈,可以同時記錄納稅人的相關納稅信用等附加信息,并將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辦稅員所有的加宻公鑰和簽名信息等身份認證信息都記錄在區塊鏈里,有效防止納稅人身份信息被竊取,被偽造,體現出納稅人發揮納稅行為的社會價值,促進納稅人稅收遵從。
3.在稅務管理業務設計上要擺脫發票管理的老套思路。區塊鏈中僅僅有發票信息,或許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設置更多的參與者的自我約束機制。但是,“真票假開”等現象是區塊鏈技術本身無法解決的,只有將企業信息、財務信息一體化地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這樣才有可能保證從業務到稅務一系列過程的信息轉化過程中的信息真實。在電子發票建設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透明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點可以充分發揮作用。一是實現去中心的分布式記賬。現行的增值電子發系統基于國家稅務總局稅務數字證書和電子底賬庫,區塊鏈技術所有的應用實現基于區塊鏈網絡中心的廣大分布式節點,不需要中心服務器平臺,區塊鏈實現點對點交易后,國家稅務總局以參與者節點重新定位身份,可有效節省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建設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防范假票風險。區塊鏈采用眾多節點共同維護方式,全網公開號段等確保電子發的真實性,避免電子發票重復報銷、重復入賬以及重復支付等問題。三是降低監管成本。區塊鏈完整記錄電子發票在稅務局、企業開票、受票等流通過程產生的數據,可追溯、可追蹤,幫助稅務機關實時監控發票使用者身份、發票流向,借助區塊鏈中智能合約使用,對特定類別發票建立統一的技術規則,從而進一步規范發票使用秩序。
4.在稅務管理和技術創新上要整體規劃與設計。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所有財務數據的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同時同一交易活動的資金流、物流和管理信息流能夠跨鏈互通,這為稅務機關風險管理新方式創造了條件。稅務管理引入區塊鏈技術這本身就是一種管理創新。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稅務風險管理可以大幅度減少稅收爭議,降低核查成本,但這遠遠不夠,我們必須要整體規劃稅收管理和技術的創新,將區塊鏈等各種新技術應用在稅務管理上,同時做好與各涉稅主體之間的技術合作,讓現代稅務管理技術落地生根。現在,企業財務管理多是各自為政,給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帶來賭點。推動各涉稅主體統一稅務管理理念,才能形成統一規則、共同合作和多方共贏的區塊鏈稅務管理格局。
5.在具體的稅收征管工作上要注重管理細節的運用設計。在具體的稅收征管方面,區塊鏈智能合約可用于建立稅費自動扣繳管理機制,從而在源頭上遏制偷逃稅等違法行為。利用智能合約和分折支付實現工薪稅的自動扣繳;通過智能合約機制自動判定納稅義務、自動產生增值稅電子發票和全過程自動監管。社會各界對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差異化征稅需求不斷提高,這在現存制度下不易實現,但將智能合約用于應繳納稅款的征收管理,可以將不同行業與企業的適用納稅規則直接寫入區塊鏈數據鏈條,當交易滿足納稅規則時就自動扣繳應納稅款。這個過程能夠實現電子發票生成、納稅收入確認、稅額計算、稅費抵扣、稅收征繳的全過程自動化。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一項顛覆性技術,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技術創新和產業革命。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其戰略意義和商業價值,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展開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針對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工作中的應用,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問題,其價值才會真正體現。因此,筆者將根據“行業經驗”針對技術漏洞、冗余存儲、鏈間兼容性不足和政策法規滯后等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1.以關鍵技術為突破點,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區塊鏈技術,作為稅務領域前沿技術,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因而會伴隨諸多技術漏洞并會不斷產生新問題。面對龐雜多樣且會加速涌現的技術及其相關問題,政府和業界的應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應以網絡安全技術、加密技術、連接不同區塊鏈的跨鏈技術等關鍵技術為著力點,使問題得以化解。
2.提升數據的管理運用能力。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存儲與動態更新特征,符合大數據時代對實時數據動態分析、分布式分析的應用能力提出的要求。基于這一特征建立的以私有鏈為基礎的分布式信息共享系統,對稅務部門在征管服務需求升級背景下,按市場主體需求提供精準服務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稅務部門過去圍繞數據庫集中分析形成一套數據管理系統已不適應區塊鏈技術應用要求,要加大對數據查詢和數據挖掘方面的研發投入,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存儲方面的投入,進一步提升數據的管理運用能力。
3.積極參加與國內外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研討與合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對專業信息技術研發與運用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對社會科學等其他學科領域也提出了要求。這就要求匯集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通過溝通與協作來實現技術運用。而區塊鏈技術始于美國等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己形成先發優勢,為避免國外形成技術壟斷及增強對區塊鏈技術的掌控,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區塊鏈技術研討活動,爭取加入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標準制定和應用方案策劃中,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發展。
4.加快政策出臺步伐。在國外R3區塊鏈聯盟隊伍不斷壯大、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國內也紛紛成立了區塊鏈相關組織,如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銀行間市場區塊鏈技術研究組等等。這些組織為我們進行區塊鏈技術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是推進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支持。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的政策,如設立科研助推津貼和區塊鏈專項項目基金等,同時要主動融入區塊鏈應用設計、試驗過程中,盡早形成對區塊鏈技術的合規合法化考慮,這就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文件對交易相關事項做出明確規定,同時需要一定的技術、方案設計和手段對區塊鏈上的各項交易行為進行監管,這就也需要對現有法律法規的適用漏洞做出及時補充,必要時可確立新的專門的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條款。
5.在主要參與主體間成立區塊鏈應用聯盟。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與長沙經開區正式簽約,成立全國首家區塊鏈安全技術檢測中心,將聯合星沙區塊鏈產業園開展區塊鏈代碼審計、安全檢測、風檢控制等工作。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耗費時間、資金、人力等成本,稅務機關若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就會產生分散風險需求。科技企業精通技術,對應用場景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亦需要與稅務等行業與部門建立合作聯系以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