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華
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61
市政道路是一個較為龐大、復雜的工程,為了保證其實施質量,做好各個方面的設計及病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市政道路路面結構就是其中一項重點內容。市政道路路面結構一般以瀝青結構為主,瀝青路面的平整度相對較高,車輛行駛舒適度較高、噪音低,且瀝青路面不揚塵易清洗,養護維修也較為簡便。但在市政道路路面結構長期使用的時候,也易出現各種病害問題而影響其使用性能。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僅需要做好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工作,還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問題的產生,以此保證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提升其使用年限。
市政道路路面結構主要分為:瀝青表面處治、瀝青碎石、瀝青貫入式等方面,具體的內容如下。
瀝青表面處治主要是市政道路路面上鋪筑一層。通過拌和機將瀝青和細集料攪拌形成的混合物,并在施工的時候對鋪筑的厚度進行控制,通常為3cm左右。瀝青表面處治可以有效避免水對路面發生侵蝕,可有效加強道路排水效果,降低病害的產生。
瀝青碎石是以瀝青、填料、粗、細集料等方面為主,并且通過攪拌形成瀝青混合料,再利用熱拌熱鋪工藝展開路面鋪筑。瀝青碎石通過利用高溫的穩定性,大大提升路面的抗滑性。
瀝青貫入式是以瀝青、嵌縫料為主,在初步壓實的碎石(或破碎礫石)上,分層澆灑瀝青、撒布嵌縫料,或再在上部鋪筑熱拌瀝青混合料封層,經壓實而成的瀝青面層,并通過利用材料顆粒間的粘結作用和嵌鎖作用來提升路面結構的強度,提升其施工質量。
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所包括的內容有很多,例如:結構厚度、結構組合、結構層材料等方面,下面就對具體的內容,展開分析和闡述。
在路面結構設計的時候,結構層材料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根據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選擇質量較好的材料。一般情況下,路面結構層材料是以瀝青混凝土和瀝青碎石等材料為主,但是還需要根據情況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同時,在結構層材料選擇完成以后,需要對材料性能進行測試,一定要保證承壓性、承載能力等方面,都處于相關標準范圍,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實施質量。
通常路面結構分為上、中、下三層,并且最上面一層的承壓力相對較大,因此在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城市道路等級、交通量分布的情況,對路面結構進行組合設計,這樣可以對承壓力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良好的實施質量。
結構厚度設計是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的一項重點內容,在設計過程中給,需要對荷載應力進行設計,在獲取厚度參數以后,還需對結構層的實際厚度進行計算,以此避免路面結構厚度出現過薄、過厚現象,確保良好的實施質量。
裂縫作為市政道路路面常見的一種病害問題,一旦發生裂縫問題,就會影響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適度。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常見病害防治的時候,需要將裂縫作為重點內容,具體的防治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3.1.1 灌縫法作為常用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對裂縫的位置進行清理,后將熱瀝青混合材料灌入縫隙中,完成以后需要立即進行碾壓。灌縫法的操作相對較為便利,對市政道路交通運行影響較小。
3.1.2 針對較大的裂縫可以利用填封法,在施工的時候,需要將裂縫進行清理和處理,后將瀝青結合物放置其中進行夯實處理即可,以此保證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但是,填封法的施工受季節溫度等影響較大,通常以春秋季節較為適宜,可以大大提升防治的效果。
市政道路路面坍塌主要是因為水所引發的,例如:雨水、地下水等方面。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結構病害防治的時候,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水系統,將地表水引排,同時,在路面與基層之間加設下封層,保護基層不受水侵害,進而降低市政道路路面坍塌等現象的產生。
沉降也是市政道路路面結構病害防治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項內容,一般情況主要是因為路基土質不良、施工不當方面而引發的。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結構防治的時候,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展開。
3.3.1 針對路基土質不良現象,需要對土質進行加固處理,可以利用換填法。同時,若是遇到軟土,可以利用水泥攪拌樁、排水固結法等方式,進行處理和加固,以此避免市政道路路面結構沉降現象的產生,實現良好的施工質量。
3.3.2 道路施工時需嚴格根據相關標準和順序展開施工,并且做好前期的處理工作,避免產生異常現象。另外,需要對市政道路路面結構的壓實程度進行檢測,明確其承壓力是否達到相關標準,若是不符需要采用相應的解決措施,確保市政道路路面結構施工的質量。
加強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以及病害防治是確保市政道路工程建設質量的關鍵,主要是可以有效提升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適度,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產生,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路面結構病害防治措施,提升道路施工質量及使用年限對于行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