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亮
濟寧市任城區發展和改革局
“四新”經濟在發展初期往往會遇到經費投入較多、人才需求較大而產出效益較低的情況,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從長遠出發,包容、耐心、體貼的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任城區嚴格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放管服”改革政策,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應看到,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幫助企業引進、留住人才等方面,與企業的需求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少差距,各項惠企政策還存在著精準解讀不到位、落地難的現象,制約了“四新”經濟的快速發展。
服務業是發展“四新”經濟的重要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幾乎覆蓋整個服務業。任城區是濟寧市的主城區,城鎮化率達到81.91%,發展服務業具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傳統服務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逐漸集聚發展,被評為山東省重點服務業城區。但是,以電子商務、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規模較小,收入增長較慢,能夠納入“四新”經濟統計的規模以上服務業總量較少,對“四新”經濟在GDP占比方面的貢獻率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強、個頭大、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及知名品牌,是制約服務業“四新”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第二產業中的“四新”經濟先期投資占比較大,對“四新”經濟增加值貢獻最大。然而,任城區工業企業中傳統行業占比仍然較大,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產品技術含量偏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少。企業自主創新意識較弱,創新能力不足,轉型動力不強,難以為“四新”企業的培育和壯大提供有力支撐,是制約工業“四新”經濟發展的因素。
1、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破除機制約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取消不必要的行業門檻限制;落實鼓勵、支持“四新”經濟投資政策措施,完善稅收、金融、信用擔保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加快科研機構、能工巧匠開發的技術成果與企業、實體對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特別是進一步改善金融支企、支小的環境,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解決企業發展“四新”經濟人才需求。著眼產業創新,培育創新人才,堅持按需引進人才,同時要重視和盤活本地人才,把流失的人才“接”回家,把高端的人才引進來,并要長期留下來,留不下來也要建立對接合作,為我所用,在加快“四新”經濟發展中快人一步、先人一步、高人一籌。
2、聚焦“四新”經濟招商投資。結合我區的產業基礎、區位層級,科學確定“四新”經濟發展重點,開展精準招商,大力招引“四新四化”項目。集中力量謀劃、建設一批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外部經濟性好的產業項目,激發產業活力、分散產業風險。突出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現代服務業項目招引。加快引進一批新材料、新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領域示范作用強、帶動效應明顯的優質大項目,力爭一批項目進入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庫,爭取更多政策資金支持。重點抓好億元以上“四新”項目的建設工作,促進簽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緊跟項目進度,及時解決建設中的難題,保障項目竣工投產。
3、加快對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和技改,抓好“四新”企業培育工程。讓傳統產業“舊貌換新顏”、“老樹發新枝”,大力培育壯大以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為特色的主導產業,發展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為增長點的新興產業,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雙輪驅動。持續抓好企業名錄庫建設,出臺“四新”企業發展培育計劃,及時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予以重點培養,使其盡快成長為規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