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石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思想政治教學部,承德 067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贝髮W生是未來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大學生中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在我校學生中宣傳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我校學生的法治素養,我校紅色社團法學社在校團委、思政部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本文以第二屆“法律知識競賽”為例,分析論證校園文化活動在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為大學生法治教育工作在實踐領域的開展提供借鑒。
第二屆法律知識競賽由校團委、思政部主辦,法學社承辦。經過了活動籌備、活動舉行、活動總結三個階段。
法學社的指導老師和學生干部共同確定了比賽形式、比賽流程、獎項設置等問題。比賽形式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兩部分,比賽流程分為初賽和決賽,決賽評選出團體一、二、三等獎各一名,優秀獎一名;個人一、二、三等獎各一名,優秀獎三名。
初賽以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察了包括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勞動法在內的綜合法律知識。5月11日,來自我校各系的119名同學在法學社干事和自律委的監督下進行了初賽的考試??荚嚱Y束后法學社對試卷進行統一閱卷,選拔了排名前22位的同學進入個人決賽;并選擇團隊總分最高的四個代表隊進入團體決賽。
6月8日,決賽開始,校法制辦、校團委、思政部的領導和教師們出席了決賽。團體賽決賽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案例小品題、選答題和必答題,每個代表隊抽簽選擇題目之后作答,比賽過程緊張刺激,現場氣氛特別活躍。團體賽結束后,個人賽的角逐開始了。22名選手通過三輪測試,層層淘汰,許多有實力的選手遺憾離場。比賽進行到白熱化階段,預先準備好的題庫用完了,法學社的指導教師和思政部的老師們現場即興出題,進一步增加了比賽的懸念。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化學工程系等四個代表隊獲得了團體獎項,化本1602班的姜雅欣等同學獲得個人獎項。出席活動的領導和老師們為獲獎的隊伍和選手頒發了證書和獎品。
活動結束后,法學社的師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對表現優異的干事進行了表彰,同時也對活動準備過程中的不足進行了反思。本次活動得到了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良好評價,承德市司法局在“承德手機臺”網絡媒體上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指出,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睙o論是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都離不開法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要求高等??茖W校必須通過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活動,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
本次法律知識競賽就是一次改革法治教育手段的有益的嘗試。
我校屬于工科院校,沒有設置法學相關專業,平時同學們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要渠道就是屬于思政課組成部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課堂上。有學者指出,“‘法治教育’是關于‘法治’的教育,它不僅包含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傳授、法治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法治未來的教育,還包含對其進行法治意識、法治能力的教育和培養?!薄罢n堂教學對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培養不夠充分?!盵1]思政課屬于公共基礎課,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不得不上”的,學生們在思政課堂上學習法律知識或多或少有些被動,停留在“要我學”的階段。法律知識競賽屬于課堂之外的實踐教學領域,學生出于對法律的興趣報名參賽,為比賽做準備,對法律知識的吸收進入了主動的“我要學”階段。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參賽積極性,我們在設計比賽題目時,以選擇題為主,并且提前將精心準備的復習題提供給參賽選手。復習題中包含了80%比賽題目。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們知道,只要認真復習,就有可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為了進一步刺激學生們的復習熱情,我們提前向選手們展示了精美的獎品——時尚美觀的定制U盤、水杯、雨傘等。
我們的激勵工作沒有白做,在初賽中,大部分選手分數超過及格線,許多選手得到了80分以上的好成績;在決賽中,提前準備好的題庫被答爆了,老師們不得不現場即興出題使得比賽繼續進行。這樣的成績對于非法學專業的選手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說明他們真的認真復習了。復習的過程,就是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僅就這一點,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比賽調動學生們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的目的達到了。
本次比賽的程序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比賽規則。從初賽到決賽,每一個環節都秉持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
由于法律知識競賽的題目對專業要求非常高,如果僅是從網絡上搜索一些現成的題目,很有可能由于法律的修正等原因導致題目不夠準確、嚴謹。為了保證題目的質量,本次比賽所有題目都由法學社指導教師、法學博士王千石(即作者本人)親自審核校準。
本次比賽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為了避免答案提前泄露,決賽主持人練習用的主持稿中,只有比賽題目,沒有答案。直到決賽開始前的最后一刻,主持人才拿到答案,以便在選手作答以后當場公布。決賽有一個環節是案例小品題,法學社的干事們依照指導教師給的劇本,提前幾周開始排練作為比賽題目的小品,但即使是參加表演的同學,也不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因為這些答案都是要在比賽時選手作答以后才公布的。雖然學們很好奇小品的結局,但沒有到最后一刻,誰也不能提前知道答案。
本次參加比賽的選手中,有兩位法學社的干事,法學社在組織學生們復習的過程中對于這兩名干事沒有給予任何“內部信息”,她們所掌握的復習材料與其他選手是完全一致的。師生們一致認為,作為法律知識競賽,能否奪得冠軍不是最重要的,從比賽中樹立規則意識,維護法律權威意義更為重大。這兩名干事經過復習,從119名初賽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全是憑借自己努力的結果。在決賽中,佼佼者眾多,兩名干事并沒有奪得最后的獎牌,但沒有人覺得法學社的人自己沒有得到好名次是丟臉的事情,大家都自覺維護這比賽的公平、公正。
程序正義是法治的重要內涵,程序正義的理念也貫穿了法律知識競賽的始終。本次比賽通過對規則的遵守,對公平原則的維護,使學生們懂得了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了規則意識,提升了法治素養。
以往的法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課堂這個主渠道。即便也有一些校園普法活動的存在,但從形式上仍然偏保守、嚴肅,無法體現大學生充滿激情和創意的一面。
本次法律知識競賽,從賽制上進行了創新,有些環節的設計被來到現場的領導和老師們評價為“令人耳目一新”,“想不到法律活動也能有這樣新穎有趣的形式”。
本次競賽最大的亮點就是案例小品題的設置,每一道題目都以一個小品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了把小品演好,法學社的同學們提前幾周就開始了緊張的排練,由于課程和實訓活動很多,學生們自覺利用晚上有限的休息時間加緊排練。老師每次來到排練現場視察,都對他們的表演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臺詞熟練,演技也要自然流暢,該有笑點的地方要表現到位,更重要的是,許多細微的動作會影響到選手對法律問題的判斷,是絕對不能出錯的。
在學生們日以繼夜的排練下,比賽當天呈獻給選手和觀眾們的是四段情節流暢,貼近生活,笑點頻出的小品,而每段小品都以一個法律問題結尾,畫龍點睛,在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給觀眾帶來了笑聲。
本次比賽的另一個亮點,是在個人賽中參照電視綜藝節和網絡游戲設計的評分規則:比賽開始前,每位選手會獲得5顆代表生命值的星星(貼在衣服上),答錯一道題,損失一點生命值(摘掉一顆星星),全部星星都摘掉即宣告淘汰。這個規則的設計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與傳統的打分形式相比,更加直觀和吸引眼球,增加了比賽的娛樂性。
法律本身是嚴肅的,但法治教育的方法卻不應墨守成規。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法治教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本次法律知識競賽在形式上大膽尋求創新,收獲了良好的反響,為法治教育的多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盡管本次法律知識競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不可否認,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我校有上萬名在校學生,僅大一學生就有幾千人,但是知識競賽的參賽選手只有一百余人,加上法學社的干事和決賽的觀眾,本次活動調動起來的學生也不過幾百人。這個數字比起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數還是有很大差距。
大學生參與各種活動,一部分是出于個人興趣,一部分也是出于榮譽的驅使。在某種程度上,后者的作用甚至更大。我校的學生都不是出自法學專業,如何吸引更多人參加法律知識競賽,僅靠大家對法律的興趣是不夠的。作為學生活動,通過獎品和獎金來吸引人參賽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通過給與學生一些認可度較高的榮譽證書來激勵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在競賽中獲獎將會在本系乃至學校的評獎評優中獲得加分,這樣的吸引力對學生來說是很大的。然而目前類似法律知識競賽這樣的學生活動所獲得的獎項很難為學生帶來其他附加利益,這一點是需要我們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如前所述,本次比賽的決賽個人賽環節,組織者由于低估了同學們的實力,導致題目準備不足,出現了準備的題目全部用完尚未決出勝負的尷尬局面。這對于活動的組織者來說,確實是工作的失誤。
出現這樣的失誤,根本原因是指導教師低估了選手們的實力。在準備題目期間,考慮到我校的學情,降低了題目的難度,并且提前給了同學們復習題。
比賽當天,選手們的表現出乎預料,大部分學生對題庫中的題目對答如流,幾十道題答下來幾乎沒有人被淘汰,直到題庫中所有準備的問題都問過一遍了,場上的人數還是遠遠大于設置的獎項。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指導教師不得不臨場提問,依靠自己的知識儲備完成了后邊的比賽。
賽后,組織者對這個失誤進行了自我檢討。之所以出現這個失誤,是因為過去對學生的了解停留在很淺表的層面,過于關注他們的短處,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巨大的潛力,我們的學生是熱愛學習并且有能力取得優異的成績的,關鍵在于我們采取怎樣的方法來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痹鯓油ㄟ^校園文化活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長期思考的問題。誠如學者指出,“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不能僅僅只傳授法律知識、訓練法律手段,還要結合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提高法治自覺性,培養法治素質,鞏固法治信仰?!盵2]以這一綜合教育目標為前提,高校的思政工作者的確應當尋求更加豐富多樣的手段,將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切實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法律知識競賽的嘗試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我們期待著更多校園普法文化活動的開展,將高校思政工作推進到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