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秋,賈效成,劉艷菊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
油茶,海南本地居民稱之為山柚。海南島是海南省的陸地主體,其四至經緯度為:島南端崖縣錦田角18°10’04” (北緯),島北端文昌海南角20°9’40” (北緯),島東端文昌銅鼓角111°2’31” (東經),島西端東方魚鱗州108°36’43” (東經)。海南島的土地具有多宜性,適合種植不同種類的高效益經濟作物。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日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植物油的需要將逐步增加。油茶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身。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收獲期可達百年。油茶是山茶屬植物中最具有生產價值的油用物種;廣義上的油茶是指山茶屬植物中種子含油率比較高,而且有一定栽培經營面積的樹種的統稱。油茶原產我國。油茶與椰子、油棕、油橄欖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國栽培油茶歷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根據王秉忠主編的《熱帶作物栽培學總論》表明油茶的地帶性自然分布區域為北緯18°21′~34°34′,東經98°41′~121°40′.說明海南島大部分區域處于油茶適應性種植地帶。
海南島從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看,適于發展油茶。實踐證明,在海南省合理種植油茶能夠實現早實、豐產、穩產,含油率高的目標。
海南島原有的油茶林基本上為普通油茶的實生苗種植,種性復雜,良莠不齊,多數為低產林段。因此,海南省原有的油茶林正逐漸被檳榔等經濟效益更高的作物取代。如果將海南島現有油茶林替換為優良新品種,產量可增加數倍,其效益將遠遠高于其它作物。
2016年以來,海南省注重培育海南島本地油茶優良品種(無性系)20個。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的熱研1號、熱研2號及其他相關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培育的海油1號、海油2號、海油3號、海油4號;瓊科優1號;海大油茶4號;侯臣1號、侯臣3號;海林1號、海林2號;萬海1號、萬海3號、萬海4號;瓊東2號、瓊東8號、瓊東9號;海大油茶1號、海大油茶2號等新品種,在相應區域表現良好。種植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在栽培技術方面,要求選擇土層較深厚(50cm以上)的地塊,pH值介于5.0~6.0,坡度平緩(小于30°)的向陽坡造林;開水平帶整地;施足基肥;冬季和春節栽種均可,一般在當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比較適宜。中度密植74株/667m2(3m×3m),稀植56株(3m×4m)或寬窄行種植72株(2.5~2.5m×5m)。
油茶花期比較長,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是旅游六要素在海南的一次大發展。“游”作為六要素之一,對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旅游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也迫切要求加快海南旅游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油茶園藝化經營,拓展發展空間,增加油茶種植收入。